一向以“中國啤酒釀造專家,始終以清爽口味為堅持,真誠制造中國人的啤酒“的理念為標榜的燕京啤酒(5.650, -0.03, -0.53%),經營情況開始“告急”,近兩年業績卻不斷下滑,2018年中期更是價升量跌,主品牌銷量明顯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啤酒主品牌銷量下滑,副品牌卻出現銷量增長,其中主要由漓泉品牌所貢獻,而該品牌卻遭到當地食藥監局的“點名”,列為整改對象。對燕京啤酒而言,歷史上曾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推至被告席,產品質量是其一記長鳴的警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價升量跌 主品牌銷量明顯下滑
2018年7月31日,《壹財信》曾在《燕京啤酒盈利不足依賴補助,“吃喝”不停3年業務招待費5400萬元》一文中提及,燕京啤酒近兩年業績卻不斷下滑,2017年扣非凈利潤甚至出現虧損的尷尬境地。相比同行,燕京啤酒創新能力未見提升,而業務招待費卻高居不下。
隨著2018年中報的出爐,燕京啤酒營業收入、凈利潤一改頹勢。
根據2018年中報,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63.75億元,實現凈利潤5.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57%、3.06%。
《壹財信》注意到,燕京啤酒2018年業績略漲的背后,銷量卻出現下滑。
根據國金證券(7.340, 0.17, 2.37%)研報 ,2018年上半年, 燕京啤酒實現啤酒銷量 259.57 萬千升,同比下滑 4.87%,其中燕京主品牌銷量 182.74 萬千升,同比下滑 8.64%, “1+3”品牌銷量 238.80 萬千升,同比下滑 3.77%。
2018年上半年對燕京啤酒而言,價升量跌,主品牌銷量明顯下滑。從品牌貢獻來看,受核心市場北京人口凈流出影響,燕京主品牌下滑約17.28萬千升, “1+3”品牌總銷量下滑9.36 萬千升,即3個副品牌同比增長近 8 萬千升,主要是漓泉品牌所貢獻。
食藥監局“點名” 列入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燕京啤酒的副品牌,2018年上半年的銷量增長主要由漓泉品牌所貢獻。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燕京啤酒旗下漓泉品牌,不久前卻被監管層“點名”。
8月9日,廣西食藥監局公布《關于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體系檢查情況的通告》,根據桂食藥監辦食生〔2018〕4號的具體檢查和評分規定,發現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場所、設備設施、工藝布局、物料儲存和分發制度、過程管理制度、人員管理制度、檢驗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9個方面內容共12個檢查項目中存在問題。
廣西食藥監局要求玉林食藥監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燕京啤酒(玉林)有限公司應按要求認真進行整改,并積極配合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開展調查和處理工作。
事實上,監管層“點名”并非偶然,燕京啤酒歷史上確曾存在產品質量問題。
回溯至2009年,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一份全省啤酒瓶抽查檢測報告顯示,燕京(惠泉、漓泉)啤酒等品牌的啤酒瓶被檢出抗沖擊和耐內壓力達不到技術指標。
(2013)巴民一終字第992號裁判文件顯示,2012年,王某在消費燕京啤酒公司生產的啤酒時,啤酒瓶爆炸,導致右側顏面部軟組織切割傷,將燕京啤酒推至被告席。后燕京啤酒敗訴,賠償王某5.74萬元。
2014年,也曾有媒體報道,北京分銷商劉先生在搬運啤酒時,一瓶燕京啤酒突然爆炸,劉先生的面部、眼睛被炸傷。劉先生將燕京啤酒訴至海淀法院,要求賠償各項費用1.8萬余元。
產品質量問題向來為民生所關注的焦點,而對燕京啤酒而言多年來也是一記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