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0月31日,國內主要葡萄酒上市企業,相繼發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行業整體雖呈現下滑趨勢,但各企業表現不一,亦不乏亮點。
1、張裕:培育新市場,逆勢體現戰略價值
10月29日,張裕A發布2019年三季報:前三個季度,總營業收入35.26億元,同比下降8.66%;凈利潤7.29億元,同比下降5.30%。其中,第三季度營收9.68億元,同比下降6.22%;凈利1.26億元,同比下降6.24%。
張裕在財報中提及,第三季度因受到政府補助同比減少的影響,其他收益下降83.38%。受第二季度的雙位數下滑拖累的影響,前三季度營收下降8.66%;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也下降16.93%至6.45億元左右。
作為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是行業的“晴雨表”,受到整個經濟環境以及消費碎片化的影響,張裕也在探索新途徑。
今年6月份,張?裳啪魄f正式開莊,張裕白蘭地的整體戰略也正式出爐,打造可雅、五星、派格爾、迷霓四大系列品牌,并在全國市場重點區域展開推廣活動,。2019年半年報數字顯示,張裕白蘭地銷售額達到5.63億元,占到總體銷售的22%。分析人士認為:張裕白蘭地的招商和市場推廣效果需要一段時間來體現,有一定延時性,可能在第四季度會有很大的提升,而在總體營收上,白蘭地會占到更重要的地位。
除了在白蘭地品類上的大力度推廣,今年8月底,張裕A發布公告稱,自2019年8月29日起至2022年底,張裕將通過京東電商平臺及雙方開展的“無界零售”合作形式,共同努力達成累計人民幣10億元(京東銷售額口徑)的銷售目標。
與此同時,張裕進一步加大第九代解百納及中高端葡萄酒系列推廣力度,持續向上拉升,不斷完善“腰部”產品,深度切入中高端市場。
接下來,隨著元旦、春節等旺季的臨近,張裕在第四季度的業績應該會有一定提升。值得稱道的是,張裕在巨大行業壓力來臨之前,就已經規劃了白蘭地品類發展戰略,完善了葡萄酒品牌架構規劃,深度布局海外上游基地,成為市場上的全面領先者。隨著張裕在白蘭地品類中持續發力,我們有理由相信,白蘭地有望會成為驅動張裕發展的“新力量”!
2、威龍股份:凈利大幅下降,呈現行業“生態壓力”
同日,威龍股份發布三季報:2019年前三季度,威龍實現營業收入5.04億元,同比下降9.16%;凈利潤2246.7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35.30%。
從產品來看:低端酒銷售額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29%;中檔產品銷售額1.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7.68%;高端產品銷售額0.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3%。不難看出,中檔酒的大幅下滑是導致威龍業績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在調整中的高端酒,能實現正增長,殊為不易,這與威龍調整產品架構有很大的關系。
威龍還發布了銷售渠道變動的數據,商超和經銷商體系的銷售額分別為0.3億元和4.68億元,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了8%。從區域來看,浙江是威龍最主要的核心市場,但浙中和浙東銷售區下降比例都逼近了10個百分點,分別為9.92%和9.18%;另一個億元市場是浙西,其銷售額降幅達到4.45%;與之密切聯系的上海市場,銷售額直降16%;南方市場也有17%的下降;值得欣慰的是北方市場,銷售額超過0.6億元,同比增長8.46%。
從威龍的具體產品銷售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問題:首先,如何重新開發消費人群,抓住年輕一代,是威龍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其次,浙江是威龍的核心市場,在其銷售中占比極高,浙江市場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威龍的銷售數據,這種“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的做法,必須得到改善,要積極開發根據地之外的重點市場。
還有一點值得提出來,威龍之前在澳洲收購原酒加工基地,并收購酒莊,現在也因為資金的問題,投入有所降低。威龍要真正實現澳洲原酒基地的戰略價值,必須得把國內市場做起來,力爭改變當前局面,而有機葡萄酒和高端發力,或許會是一個突破口!
3、通葡股份:業績大幅增長,彰顯“新形態”的銷售力量!
通葡股份公告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8.83億元,同比增長32.17%;凈利潤312萬元,同比增長51.15%。雖然凈利潤的絕對值并不高,但在整個行業都在下滑的大環境下,通葡股份的逆勢增長,是值得肯定的。
三季報顯示,通葡股份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子公司北京九潤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強大拉動作用。報表數字顯示,通葡股份子公司九潤源的銷量增加,使得通葡股份營收比上期增加2.15億元,同比增長32.17%。
銷售情況的改善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在中秋節的旺銷,使得通葡股份的營收賬款有了大幅增長;銷量增大也使得原來的庫存壓力得以釋放,減少了37.11%;銷售增長也使得稅金及附加增長了229萬元,增長比例達到30.29%。
從通葡股份的地域銷售情況來看,華北、華東、華中等區域都是下降的態勢,而在它的根據地東北市場,通葡股份實現了27.39%的增長,這也一舉拉動其在全國葡萄酒銷售上實現了12.72%的增長。
通葡股份的增長,深刻反映了在行業調整期,渠道和終端新形態的演變,值得更多的關注!
4、行業仍未走出調整期,但希望也在!
同時,*ST中葡公告稱: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5億元,同比下降41.78%,凈利潤只有140萬元。關于營收的下滑,報表顯示,主要是合并范圍發生變化,去年的統計中包含了電商業務收入,今年已經剝離出去。與此同時,公告還預測今年全年累計利潤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重大變動。*ST中葡將以實現扭虧為盈為總體目標,制定科學的銷售計劃,完善調整產品結構,對銷售模式管理進行升級,持續強化內部控制和費用管理,提高經營性收入等。
莫高股份公告稱:前三季度營收1.2億元,同比下降13.32%;凈利潤0.15億元,下降28.13%。同時,莫高也發布了年度累計凈利潤為虧損的預警。
不難看出,多個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國產葡萄酒在質量方面的穩定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應,比如寧夏、煙臺等產區的高端產品,已受到消費者和經銷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樂于主動去嘗試。國產酒正在用自己的耐心付出,贏得尊重。
從三季報來看國產酒的未來發展,小編認為,有幾個方面必須要做出針對性調整。
首先,不要迷信單一根據地市場,發展第二、第三核心市場是關鍵。威龍的下滑主要是浙江市場業績下滑造成的,而通葡股份的提升也是因為東北市場增長顯著,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國產酒的區域性還比較明顯。葡萄酒企業必須去考慮,除了傳統優勢市場,外阜市場要怎樣開發,如何打造新的根據地市場。
其次,必須關注銷售渠道和終端的變化,去適應和調整銷售策略。整個酒水行業,在銷售鏈條的末端,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電商、新零售甚至是短視頻、直播平臺等,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這些新形態的沖擊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酌情應對。
最后,不論是進口酒還是國產酒都在一個調整期,我們做好艱苦應對的同時,必須提高信心。碎片化的終端和消費形態,對于立志做品牌的國產酒來說,其實是個機會,因為只有品牌化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