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與經濟研究所畢業,多年來致力于中國及亞太地區宏觀經濟的研究,對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非常有見地。作為南京糖酒會——酒類食品行業經濟年會“大勢五年”的特邀嘉賓,他是如何看待中國未來3-5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呢?為此,本刊記者對石老進行了專訪。
中國:增速放緩,理所應當
石齊平雖年近七旬,思維卻特別清晰。在他看來,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有兩個特征:其一,相比往年增速放緩,其二,黨的第十三次五中全會準備召開,在這個關鍵時刻,政府怎么規劃中長期發展,特別引人關注。
他認為,從明年十三五規劃看,當前中國面對的形勢和面臨的問題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審慎樂觀”。從國內、國外兩方面分析:從國外看,全球經濟都出現下滑趨勢,相對來說中國還算比較穩定的。從國內來看,以前中國的高增長速度主要依靠大量的出口來拉動,在國際市場疲軟的狀態下,發展必定受阻。而此前為了保8%、保9%,主要以刺激性的產業政策進行拉動,因此宏觀經濟出現了產能過剩、產業泡沫。而現在不能動不動再采取刺激政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是理所應當的。
中國會不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隨之而來又有這樣的擔憂,現在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這樣發展,會不會掉到“中等收入陷阱”中去?石齊平認為,大可不必如此擔憂。
何為“中等收入陷阱”呢?石齊平解釋說:“在聯合國組織構架之下有很多國家、經濟學家將人均收入在4000-12000美元/年列為中等收入。很多國家當人均收入在這個范圍內,就上不去了,因此稱之為“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現在人均收入大概在7000美元/年,從理論上講是有這個擔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上不去”的原因。因為人均國民收入上不去,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出現的現象。比如,有的國家如非洲一些小國家,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很低,那他們是不是就掉到“低等收入陷阱”中呢?而像日本、美國人均國民收入很高,平均達到2-3萬美元,要繼續增長,同樣也很困難,那是不是他們又掉到了“高等收入陷阱”中呢?
石齊平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放緩是否掉到了“中等收入陷阱”中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從他研究的一些中等發達國家的情況看,存在以下幾點共性:1,貧富差距是否拉得很大;2人口老化是否嚴重;3政府效能弱化;4創新能力減弱。“這些問題中國多多少少都存在,關鍵要看嚴不嚴重。”石齊平說。
“兩大”潛力還未發揮
在他看來,應該以審慎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的經濟并未到無藥可救的地步,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找到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石齊平說。“從長期看,中國的發展潛能還未發揮出來。一個是潛在的內需市場的能量并沒有完全得釋放。這可能是世界最寶貴的消費市場,如果能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購買率,就調動這個市場;另一個是,以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的人口紅利,現在這個紅利沒有了,但中國人的“東方智慧”還沒得到充分發揮,也就是第二個動力是腦力。中國只要在科研、教育、培訓三方面做好,就能釋放腦力——智慧型生產力。這對一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創新性研發都是至關重要的。
總的來說,未來3-5年,他對中國的經濟有理由樂觀,而維持這一觀點的關鍵在于如何去推動中國經濟的全面深化改革。習主席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重要的發展方向,這是非常正確的。關照到酒類產業,中國經濟大勢審慎樂觀,酒業的中長期也應該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