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擴產熱潮,一邊卻是秋糖熱度降溫,醬酒的“隱憂”真的出現了嗎?
重陽當天,郎酒官宣新產區投產,醬酒迎來歷史最高產能4萬噸;貴州安酒翻倍提升產能,下沙量擴至今年的2.4萬噸;勻酒隔妹河生態廠區一期工程投產,產能3500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茅臺、國臺、習酒、珍酒、金沙、貴州醇、董酒等幾十家品牌也都發布了擴產計劃。
新一輪醬酒擴產熱潮已經開始。
不同梯次的醬酒企業,為何都在擴產?談三點。
第一,企業發展力量倒逼。由于原料、生態等限制,高端醬酒產能仍然稀缺。但“噸位決定地位”,充足的產能儲備似乎是醬酒企業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各路資本推波助瀾?吹结u酒的巨大利潤空間,近年來,巨人集團、融創中國、恒福股份、來伊份等業外巨頭紛紛跨界“染醬”,除投入億元規模的資金外,還積極推進動輒上萬噸醬酒的擴產計劃。
第三,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據官方消息,貴州政府方面明確公布了“十四五”期間茅臺201廠、習酒、國臺、鴨溪酒業等多個醬香型白酒技改項目,規模大多在萬噸以上。此外,仁懷市還計劃到2025年,醬香酒產量力爭達到50萬千升。
可以說,醬酒擴產是政府、企業和資本的合力結果。然而,就在醬酒擴產如火如荼之時,正在天津舉行的秋糖卻透露出醬酒“降溫”、市場愈發“冷靜”的信號。
從這一角度看,大舉擴產,醬酒的哪些“隱憂” 不容忽視呢?
首先,競相擴產,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
資深醬酒專家權圖認為,今后,2萬噸以上的年產能,只會是參與主流醬酒競爭的入場券,5萬噸以上才有沖擊一線的資格。
屆時,整個醬酒行業將邁入規模化、集中化發展階段,非頭部醬酒企業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甚至面臨生死存亡考驗。
其次,本輪醬酒熱主要集中在渠道端。未來,如果消費端不能及時疏通,醬酒不排除有陷入產能過剩的較大風險。
早在2013年以前,行業就掀起過白酒擴產潮。但經歷深度調整期時,部分酒企還沒享受到產能升級帶來的紅利,就因盲目擴產而債務高筑。所以,醬酒企業在追趕新一輪擴產風潮時,還應該考慮到未來的消化能力,對于大多數醬酒企業來說,走精品路線或許才是長久發展之道。(原標題:【微酒周評】最強“擴產潮”vs秋糖“降溫”,醬酒背后“隱憂”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