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多時間的修正革新,白酒行業終于迎來了復蘇行情。白酒上市公司2017半年報業績顯示,行業回暖趨勢再度得到確認。除皇臺酒業持續虧損,金種子酒、青青稞酒營收、凈利潤雙降,迎駕貢酒凈利潤略有下滑外,其余15家酒企均實現業績增長,中高端白酒表現尤為搶眼。
與上市公司業績普漲相呼應的是,上半年白酒業在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名酒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持續向好,高端及次高端白酒量價齊升,這也成為支撐白酒業當前復蘇行情的主要力量。不過,整體來看,白酒業尚未迎來全面回暖,此輪復蘇行情主要集中于名酒板塊,并由高端向次高端呈現出階梯回暖態勢。
這輪行情從何而來?除了消費升級帶來的外部環境利好外,更主要的動力或許可以從名酒企業自身尋得端倪。
自2014年以來,白酒行業大范圍掀起一股換帥潮。在今年3月五糧液新任董事長李曙光就位后,名酒新一屆主帥陣容基本形成。這其中既有老帥回歸,也有新官上任,而無論新老,新一屆名酒主帥從行事風格、胸懷格局、戰略決策等方面都表現出一股嶄新的風貌。隨著他們變舊法、行新政,名酒企業變化顯著甚至是顛覆式的,這些變化成為本輪復蘇行情的重要驅動,也為后市名酒格局的重塑帶來巨大懸念。
1、行業調整背景下的名酒復蘇
根據上市公司半年報,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今年上半年營收均超百億,分別為241.90億元、156.21億元、115.30億元,位列行業三甲,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達到兩位數。沱牌舍得和酒鬼酒凈利潤增幅均破百,分別為169.00%、113.62%,老白干和山西汾酒業績提升也較為突出,凈利潤增幅分別為92.38%、67.63%。瀘州老窖、古井貢酒、今世緣、口子窖、水井坊營收、凈利潤均實現超過兩位數的增長。
除上市公司業績普漲外,正在謀求上市的郎酒近期也對外宣布,2017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9%。雖然郎酒沒有公布具體銷售數字,但據推算,上半年郎酒銷售額在40億左右。
從數據層面來看,有不少酒企已經回歸甚至超越行業調整影響顯現之前的同期最好業績水平。茅臺作為白酒龍頭,盡管在行業調整階段遭受諸多壓力,業績卻始終保持了增長。從2012年至2016年,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132.64億元、141.28億元、143.22億元、157.79億元、181.73億元,增幅分別為35%、6.51%、1.37%、10.17%、15.18%。今年上半年茅臺營收增幅高達33.11%,幾乎回到了2012年的巔峰狀態。
五糧液在2014年一度陷入業績低谷,普五價格也出現倒掛,此后通過控量保價等多項措施,市場逐漸得以修復。今年上半年156.21億元的營收超越2013年同期155.20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諸多名酒在經歷2014年業績滑坡后,也紛紛展開自我修正,在2016年甚至更早時候就逐漸企穩。無論是從上市公司業績還是市場層面來看,大多名酒企業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寒冬階段。
盡管名酒的復蘇讓白酒行業感受到一股暖意,但這并不意味著行業調整的結束,反而說明調整正在走向深入。隨著名酒企業完成自我修復轉而向外尋求擴張,此消彼長式的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升級,大量的中小白酒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名酒之間也將啟動新一輪排位賽。
2、洗牌之后行業格局再生變數
從2012年下半年調整至今,白酒行業雖然經歷了諸多陣痛,但在壯士斷腕后也迎來了一個更加健康的產業生態。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看似危機的行業調整,最終都將白酒行業帶往新的產業高度,行業格局也得到重塑。
上世紀80年代的行業調整,促使白酒行業改變計劃經濟作風轉而尋求市場化發展。1989年名酒價格放開后,名酒陣營逐漸分化,古井貢、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通過降價策略,走民酒路線迅速贏得市場。茅臺、五糧液、劍南春則通過提價奠定江湖地位,逐步形成“茅五劍”第一梯隊格局。
1997年白酒業遭遇第二次深度調整,2004年陷入低谷時全國白酒產量銳減為312萬千升。這一時期,由于從量計稅政策施行,酒企紛紛通過產品創新尋求高端化發展,打造出水井坊、國窖1573、洋河藍色經典等一批明星產品,開創了之后長達十年的量價齊升發展局面,茅臺更是不斷刷新白酒價格紀錄,取代五糧液成為新的業界老大。在2012年行業鼎盛時期,白酒產量和收入一路飆升至1153萬千升和4466億元。
時至當下,白酒行業在經歷第三次深度調整后雖然尚未迎來全面回暖,但名酒業績的復蘇已然宣告一個新的產業局面即將來臨。在過去幾年的調整中,行業原有格局再度被打破,隨著新一輪名酒競賽拉開大幕,名酒排名懸念疊出。誰將順勢崛起?誰能強勢回歸?誰又將主導白酒行業下一個發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