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葡萄酒持續增長、假冒“洋品牌”不斷沖擊,國產葡萄酒的品質也受到消費者一定程度的質疑,內憂外患之下,如何才能直面問題、獲得發展空間?
品牌打造與市場拓展之外,獲得諸如“有機”、“綠色”認證,成為國產葡萄酒力證自身品質、塑造品牌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其中,與制造源頭最為相關的原產地認證,直指核心,有希望成為國產葡萄酒拿來加持品牌、維護形象的重要依據。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有機認證“互不承認”
釀酒葡萄、葡萄酒產品若得到“有機”認證,將會獲取消費者更多信賴,也會有利于產品銷售。但是目前歐美與國內在有機認證方面,機構繁多,且處于不被互相承認的狀況。
據了解,有機葡萄酒在歐美國家已經過多年發展。一般認為的有機葡萄酒,是指用有機葡萄做原料并且采用有機法釀造的葡萄酒。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葡萄酒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有機葡萄酒在歐洲市場取得了巨大增長,歐洲大陸整體消費漲幅為15%。同時,歐洲有機葡萄種植面積也在急劇擴張,西班牙已經達到54000公頃,比2010年翻了三番;德國約為5000公頃,占5%;法國占比約為6%。
雖然增幅驚人,但是有機葡萄酒占比依然較小。據中國酒業協會統計,2012年國內葡萄酒市場消費130多萬噸,有機葡萄酒大約為1萬噸,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2012年2月,歐盟通過了一項新的法規,承認了有機葡萄酒的存在,有機認證,從葡萄原料過渡到了葡萄酒。歐盟對有機酒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首先,有機酒就是使用有機葡萄釀制的葡萄酒。種植必須滿足,葡萄成長過程不得使用殺蟲劑、肥料和其它化學原料;大部分采用人工采收。其次,葡萄酒釀制過程中,用來終止發酵,穩定酒質的二氧化硫含量必須控制在100毫克/升~220毫克/升(歐盟規定,普通葡萄酒可以合法添加150毫克/升~250毫克/升)。新法規推行后,只有使用有機方法釀制的葡萄酒莊,才能在葡萄酒瓶張貼最新的“有機認證”標志。
國內方面,葡萄酒企業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首先必須具有自己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其次還需要嚴格遵守釀酒葡萄原料的有機種植規范;最后原料的加工還須符合GB/T19603《有機產品》的相關要求。
盡管國際、國內都有相關的認證標準與流程,但是對于葡萄酒企業而言,卻面臨一道難關——中歐之間并不相互承認對方的有機認證,這就意味著,獲得自身國家的認證,卻無法在銷售往對方市場的產品身上標注。
原產地生態認證數量稀缺
在有機認證不被互相認可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國際認可,能夠證明原產地生態、可用于加持品牌力的認證體系,就成為葡萄酒企業新的希望。
2012年,我國創立了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這項名為PEOP的認證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屬的通關業務司“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管理辦公室”實施,是基于世界貿易組織(WTO)原產地規則并融合了生態產品理念的一種國家產品保護制度。
這項認證指產品生命周期(指產品生長、原材料提取、生產、加工、制造、包裝、儲運、使用、廢棄處理等過程)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
WTO成員國(全球164個國家))之間互認互保,成為這項認證的最大優勢,獲得該項認證也成為諸多酒企追求的目標。
2017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新一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名單,中信國安葡萄酒業旗下尼雅品牌葡萄酒和西域品牌葡萄酒榜上有名,成為新疆首家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的葡萄酒企業。據記者查詢,目前同樣獲得該項認證的葡萄酒企業僅有兩家,包括云南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其旗下的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獲得認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評定服務中心”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共有200多家單位或機構獲得PEOP認證,因其對生態與環境要求嚴格,這些已獲得認證的多為地方特色性農產品等類型,其中酒類企業僅有10多家,葡萄酒企業僅有3家。
如此稀少的數量,一方面與該項認證起步較晚有關(2012年開始),另一方面,也與其嚴格認證條件有關。
能否給葡萄酒品牌助力
對于面臨越來越多競爭壓力的國產葡萄酒企業而言,能否助力品牌成為他們是否接受一項認證的重要選擇依據。
有機認證層面,目前存在著較多的認證機構與標準,例如歐洲的有機認證機構:ECOCERT(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和BUREAU VERITAS(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國內也有相關的認證體系。
但是“互不承認”的現狀,讓企業即便取得了自身國家的認證,也很難獲得對方市場的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WTO成員國互認互保的生態原產地認證將會受到追捧。
實際上,中國的PEOP不僅在國內逐步推廣,在國外也開始推進,用于解決知名洋品牌的身份認證問題。
2014年5月,中國政府在波爾多主辦會議,公布了一項利用PEOP整治假冒葡萄酒的新措施。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CAIQ)院長李新實在會場外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假冒波爾多葡萄酒問題“十分嚴重”,中國市場上的拉菲葡萄酒中至少有一半為假酒。
為了解決假冒葡萄酒和其他假冒偽劣食品問題,中國政府采用新舉措,使用中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縮寫PEOP)標志標識正宗產品。產品如帶有該標志,就意味著中國政府向消費者保證該產品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
ATT將幫助釀酒商完成認證過程,并發放所需數量的PEOP標志。該標志上帶有多個可見和不可見的代碼,以及一個QR碼供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中國海關官員也可以查詢這些代碼。這將加快帶有PEOP標志的葡萄酒進入市場的速度。
國外獲得認同,國內也獲得發展高峰——據官方曝光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PEOP申請量就高達2012年至2016年總和。PEOP優勢凸顯,對內將各地政府、監管機構納入其中,對外則是生態貿易壁壘反包圍戰略的重要一環。
據悉,獲得PEOP的產品可優先進入政府采購名單,獲得國家相關政策補貼以及金融機構的配套資金。就食品流通層面而言,我國法律將為PEOP評定提供相應保護措施,如獲得PEOP中國政府授權的知識產權,以及通過PEOP防偽溯源標簽實現產品防偽溯源及監管保護。
業內人士分析,PEOP評定把我國可推廣、可復制的生態原產地產品的創建經驗與沿帶沿線國家民眾分享,形成了合作共贏的局面,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出口產品面臨的重復檢測、重復認證等問題,降低貿易成本和風險,擴大國際知名度,迅速打開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