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全國糖酒會上,醬酒盛況空前的景象能否再度出現?事實上,這不僅僅取決于頭部企業,更取決于基礎更為寬廣的二線、三線醬酒企業。
與茅臺、郎酒、習酒等營收規模過百億的老牌醬酒相比,近年來,嶄露頭角的二線醬酒品牌似乎更能影響整個醬酒業態的走向。那么,在諸多品牌之中,哪些二線品牌能夠獨領風騷?
01、上市之戰,誰能先行一步?
在醬酒被看好的情況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醬酒企業自身,都在積極謀求上市融資之路。茅臺珠玉在前,這些二線醬酒企業能否如愿上市,獲得包括北上資金等投資者的青睞?
今年上半年,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公布“貴州省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共有11家酒企入列。
這11家酒企分別為: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鴨溪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小糊涂仙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夜郎古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鎮圣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仁懷市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貴州金沙安底斗酒酒業有限公司、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以及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
在此前的2020年,貴州曾公布首批“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當時共有110家企業入選,其中僅有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兩家醬酒企業入選。
到了今年,醬酒企業實現了大爆發,熱度達到頂峰。在這種態勢下,地方政府再接再厲,推出了新版后備企業資源庫,2021年這一“資源庫”增長到154家,酒企數量也從一年前的2家,增長到如今的11家。
雖然得到地方政府的力撐,但是上市之路并不簡單。
申請終止IPO審查。國臺酒方面對媒體回應表示,正常調整后會重新申報。
貴州另一重要醬酒企業金沙酒業也在2019年提出上市計劃——力爭2024年到2025年完成公司的上市。據悉,其他多家醬酒企業也都有類似計劃,但截至目前,尚無明顯進展。
在證監會對上市申請要求日益嚴格的當下,二線醬酒企業的上市之旅不會一帆風順,這就意味著,在短期內指望以上市融資拉開與其他企業距離的設想,恐不會如愿。
02、規模之戰,誰是巨無霸?
對二線醬酒企業來說,擴大產能規模、營收規模,是確保自身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實際上,在醬酒熱的大背景下,大大小小的醬酒企業紛紛開始擴產,布局更多區域市場。
國臺酒業是由天士力集團投資成立,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茅臺鎮僅次于茅臺的存在。據稱,其2020年度營收為40.05億元,同比增長112.2%,2016~2020年復合增速為82.5%;實現凈利潤8.18億元,同比增長118.6%,2016~2020年復合增速為126.2%。
這樣的規模和體量,在二線醬酒陣營中堪稱頂流。不過,國臺為了維持高增速,在產能上也有所規劃。
今年發布的國臺招股書顯示,國臺酒業此前計劃發行不超過4282.10萬股,募集資金25億元,其中,20億用于年產6500噸醬香型白酒及改擴建工程項目,剩余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加上其原有產能規模,預計國臺今后仍將保持在茅臺鎮“巨無霸”的地位(除茅臺外)。
金沙酒業方面,此前依據2019年的數據,其擁有3800口窖池,1.9萬噸產能,4萬噸庫存的品質優勢,營銷覆蓋全國27個省級行政區,覆蓋全國219個地級行政區,覆蓋全國超過600個代理商,年累計銷售過1600萬瓶的市場優勢。
金沙酒業在相關發布會上表示,將先后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建成投產0.5萬噸、0.5萬噸和2萬噸新產能,將具備5萬噸的成品酒生產能力和15萬噸以上的老酒貯存。
致力于高端醬酒的衡昌燒坊,也規劃在4年內新增產能3萬噸。
位于廣西的丹泉酒業,在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公布,“十四五”期間將達到年產醬酒3萬噸、儲酒15萬噸的規模。
業界分析,目前從營收規模上來講,二線醬酒企業年營收普遍在10億~50億元,以產能規模論,未來3年內,將有多個品牌達到3萬~5萬噸的年產能。這意味著二線醬酒的競爭線將從此前的1萬噸上下,拉升到3萬噸以上。
不過,加上龐大的三線、四線、五線醬酒群體,意味著未來將會有大量的醬酒產能出現,這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危險——意味著品質的下降和產能的過剩。
有專家指出,未來產能將會是結構性下降和結構性擴產,對二線醬酒企業來說,產能只是基礎,關鍵是有足夠的品牌支撐力。
03、品牌之戰,誰能脫穎而出?
從融資到規模,二線醬酒企業的競爭已經在多個維度展開,而其中品牌力或成為關鍵指標。
在2021年9月10日舉行的第13屆“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200強”頒獎典禮上,國臺酒業品牌價值以1002.55億元位列貴州白酒第三名、中國白酒第十名。對于依托天士力集團的國臺酒業而言,扎根茅臺鎮二十年,品牌力在二線醬酒之中當屬前列。
金沙酒業則因為貴州第一家國營酒廠的歷史背景,擁有著較為深厚的底蘊。近年來,金沙回沙真實年份系列、摘要酒系列不斷飄紅,也為其品牌注入了更強的驅動力。
被稱之為“易地茅臺”的珍酒,在2019年其營收規模就達到了8~9億元,在區域型酒企中算是十分強勢的了,主力產品珍15已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19年增速高達105%,占珍酒總體營收的39%左右。為了培育珍15這個大單品,珍酒在2019年全年召開了近6萬場的品鑒會,意見領袖贈酒也達到了2000人,這無形中增加了其品牌競爭力。
廣西丹泉酒近年來也在向全國擴張,逐步建立起自身在一些空白市場的影響力。
除了這些傳統品牌之外,近年來一些新銳品牌也展現了自身的成長速度。以眾創起家的肆拾玖坊,憑借其獨特模式快速擴張,在短期內就擁有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其年增速高達116%。2021年,其實現了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于酣客、肆拾玖坊這些新興品牌,更為擅長通過互聯網等平臺進行營銷和宣傳,跳過渠道商直接與終端消費者建立聯系,這也使得其發展速度遠超傳統企業,成為二線醬酒陣營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有觀點認為,2021年醬酒熱達到巔峰,雖然諸多品牌各有精彩表現,但對酒業而言,競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能否有效應對消費分化、行業危機,將是決定這些二線品牌未來發展的關鍵。(原標題:上市、規模、品牌力大比拼,誰將成為二線醬酒的“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