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備受關注的太白酒業收購一案又生波瀾,此前宣稱要拿出4.7億元收購華澤集團股權的深圳前海班客,在前期付了600萬之后,并未兌現承諾,在9月30日前將剩余資金到賬。目前,張效平先生辭去太白酒業董事長職務,太白酒業此次收購恐又生變。
華澤慘淡經營多年終失敗
2009年7月,華澤集團出資9498.6萬元,控股太白酒業51%的股權。華澤集團官網介紹,華澤集團前身為金六福企業,創立于1996年,2006年組建成立集團,目前形成酒業+投資的架構。公司是全國民營500強企業,集團總資產逾150億元。早在2003年起,華澤集團就開始在國內收購、控股酒廠,公司先后收購過中華中恒華醇酒、安徽臨水酒業有限公司、湖南湘窖酒業有限公司、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2009年控股陜西太白酒業,由此實現了對西北市場的布局。
當年,華澤集團對控股太白酒業信心滿滿,華澤相關負責人承諾,會投入3億元以用于提振太白酒業,計劃在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入股太白之后,華澤前后投入高達3個億,但幾年下來卻發現華澤文化與太白酒業原有的企業文化難以在短時間內深度融合”,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此前對媒體稱。
業內人士稱,華澤集團作為控股方,在全面掌控太白酒業的人事權、財權、運營權之后,試圖推進改革,華澤曾派出多位高管進駐太白酒業,但因太白內部股東派系不和,且職業經理人的考核制度不合適老型國企,最終太白酒銷售一路滑向谷底。
在陜西,太白酒有著輝煌的歷史,“一滴太白酒,實力草木香”,耳熟能詳的廣告曾是陜西人親切的回憶。曾經與西鳳酒齊名的國內名酒,在華澤集團接手并未重新煥發青春。
具體不太清楚太白酒業員工的身份是不是置換過,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一切的改革都會步履維艱,寸步難行。
一位酒業觀察人士可謂一語中的:太白酒業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的安置,這也是華澤集團的教訓,華澤集團在太白酒業的經營失敗也就敗在了這方面。
新股東入股,如有可能應將原來國企的員工身份全部置換掉,以資金買斷工齡,不愿意干的拿錢走人,不愿意走的,從國企員工變為合同工,否則以現在太白酒業的現狀,員工近親繁衍,后患無窮。
深圳前海班客未兌現承諾
2016年7月11日,深圳前海班客出資宣稱4.7億元,正式全資收購華澤集團旗下的太白酒業,并委托張效平為太白酒業董事長。
深圳前海班客承諾在2016年9月30號之前完成4.7億元人民幣的全額付款,大部分付與太白酒業的原東家華澤集團,剩余部分付與太白酒業原來的酒廠股東。也就是說,深圳前海班客不僅要付給華澤集團一大筆錢,也要負責安置、安撫太白酒業的股東、員工。
收購方案約定:對企業職工持有的49%的股權本著自愿原則,可以轉讓,也可以繼續持股;收購后,保證陜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名稱不變,太白酒的生產地不變,納稅地不變,商標不轉移。商標到期后,續住在陜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凡原在崗位職工,本人愿意,均優先聘用,并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繳納各項社會保險;收購后,對公司采取產銷分離、合并報表、統一核算的辦法進行管理,利潤以合并報表方式在太白酒業公司核算。
收購后,企業原有債務關系不變,由收購變更后的公司承擔,企業原來對其他企業的貸款擔保合同到期后自行解除,原企業同經銷商簽訂的合同承諾不變;根據企業資產狀況,對職工持有的2441萬股,按每股2.5元人民幣進行收購。
深圳前海班客宣布收購太白酒業后,部分職工和酒廠原來股東之間因為股權分配問題發生過維權事宜。職工認為,股權收購價過低、職工安置未落實,他們不同意此次安置方案。
深圳前海班客承諾在9月30日前,拿出方案解決維權事宜。
9月30日,據酒廠內部人士傳達了幾條消息:“前海班客”委托太白酒業的董事長張效平宣布因各種原因暫停收購太白酒業股權;張效平宣布他9月30下午6點以后不再是太白酒業董事長;深圳前海班客原先宣布的4.7億元收購資金未到帳;關于職工和股東之間的“維權”問題,收購方稱目前其無能力解決。
深圳前海班客說變就變,這家“謎一樣的公司”是什么來頭?工商資料顯示,2014年成立時前海班客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利潤總額、凈利潤項皆為-2.14萬元,公司負債總額為3.39萬元。很明顯,這是一家為并購設立的“殼公司”。
據知情人提供的信息,深圳前海班客董事長張效平,在2010年以法人身份(工商資料顯示為張校平)出資注冊過西安唐宮御宴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推出過一款大明宮酒,市場反應平平。這家公司在2015年還開過一個說明會,稱公司正在進軍新三板,但據記者的調查,目前陜西新三板公司名單中未有這家公司。
誰來接盤:業界看好金徽酒
一位從事白酒經銷十多年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張效平辭去董事長職務后,目前太白酒業原董事長郭安已接任,華澤集團仍然是太白酒業的大股東,占股51%。郭安稱,如果前海班客持續不履行承諾,違約成本將非常高。
10月1日,據消息人士稱,此前太白酒業原計劃將公司轉手于一家上市公司,但上市公示的審核程序較多,進展緩慢。而太白酒業人數眾多的小股東不滿意這一方案,推薦了前海班客這一公司。而前海班客自身實力一般,幾個股東之間有矛盾,目前找過橋資金不到位,導致收購計劃擱淺。
西北白酒業界對此做了猜想。
近日,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對媒體透露,太白酒業是華澤集團收購的所有酒廠中唯一一個目前虧損的企業。他認為,太白酒有著巨大的品牌優勢尚未發揮出來,太白酒業如果被一家大公司接盤,如青青稞酒、金徽酒或者西鳳酒接盤的話,那么誰得到太白這一品牌,誰勢必會成為西北酒業之王。
白酒分析師劉亞偉認為,西鳳酒目前正在籌劃上市,全力沖刺1PO,應無暇關注收購事宜。而青青稞酒目前的品牌戰略、營銷策略、產品定位均與太白酒業有著一定的鴻溝,因此短期不看好由青青稞酒主導收購。
金徽酒去年實現了上市,近幾年勢頭正猛。據金徽酒業董事、副總經理廖結兵此前對記者介紹,近年來公司在甘肅、寧夏白酒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目前在西安組建了上百人的營銷團隊準備發力陜西市場。他們定下的戰略是,先占領甘肅、寧夏銷售市場,進而是進軍陜西穩固西北市場,公司下一步計劃覆蓋西北,實現銷售量上的“西北王”。此前,金徽酒董秘胡陽表示,金徽酒并沒打算收購陜西的白水杜康,而是正在洽談“一家體量比白水杜康大很多倍的公司”。因此,白酒業內普遍認為金徽酒最有可能接盤太白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