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間,19家白酒上市企業半年報全部出爐。據微酒統計,19家白酒上市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額1552.87億元,同比增長22.39%;實現凈利潤總額573.87億元(不包括牛欄山),同比增長21.34%。隨著“三位數”俱樂部成員的增多,白酒業在上半年呈現出業績整體向上的狀態。
眾所周知,黔酒、川酒、蘇酒、徽酒及西北是白酒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后,白酒行業分化加速,本文將具體分析白酒區域板塊三年來的變化特點。
01、川黔板塊,“穩”字當頭
作為傳統名優白酒的聚集地,從這3年半年報來看,川黔板塊占據著白酒板塊的“王者”地位。“穩”,是川黔板塊最大的整體特點。
具體來看,黔酒中貴州茅臺的地位難以撼動,今年上半年以490.87億元的營收和246.54億元的凈利潤問鼎行業,較2020年上半年營收增幅11.68%,凈利增幅9.08%,實現了穩定增長。它不僅是白酒行業里的龍頭,也是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引擎。
在川酒的四大上市酒企中,五糧液、瀘州老窖、舍得酒業、水井坊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02.97億元,凈利潤總和185.39億元,4家全數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對比2019年,除水井坊增速較緩外,剩余三家酒企在營收方面均呈現兩位數增長。五糧液連續22個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瀘州老窖凈利潤超50%、舍得酒業則呈倍數增長。
將黔酒和川酒放在整體上市酒企中來看,我們會發現:2019-2021年上半年期間,二者的規模占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今年上半年,川酒的營收占比為32.38%,排列第一,黔酒則在總利潤中占比42.96%,拔得頭籌。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川酒的利潤占比正在逐漸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在川黔板塊的酒企中,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市場號召力和抗風險能力,如果再加上劍南春、郎酒、習酒等“百億俱樂部”以及部分逐步釋放潛力的二三線醬酒企業,在未來,川黔板塊的力量正進一步加強。
02、蘇、徽酣戰,黃淮板塊“失速”?
同處黃淮板塊的蘇酒和徽酒,除洋河與古井貢酒外,多為區域名酒品牌。
一直以來,蘇酒和徽酒兩大板塊相互滲透,黃淮板塊內各大酒企競爭激烈。
洋河很早就將安徽視為主要市場,今世緣也于2018年于此正式運作,兩大蘇酒品牌在安徽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于徽酒而言,不止有蘇酒的“虎視眈眈”,還要面對高端名優酒的擠壓,內部更是競爭激烈。
近兩年,頻傳黃淮板塊失速的消息,那么,該白酒區域板塊又呈現著怎樣的特點?
首先是板塊整體波動和內部分化。從數據來看,近3年來,洋河保持著板塊第一的位置,2021年上半年較2019年同期營收微降、凈利微增;古井貢酒、今世緣、迎駕貢酒則較去年同期呈現出營收、凈利兩位數增長的態勢;而口子窖和金種子酒略顯頹勢,口子窖還未恢復至2019年水平,營收、凈利雙降;金種子則尚未擺脫調整期。
其次是規模占比縮小,增速明顯放緩。在營收方面,蘇酒和徽酒受2020年疫情影響較大,僅占據上市酒企總營收的12.42%和6.74%。截至今年上半年,蘇酒和徽酒在整體營收方面并未恢復到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潤方面,蘇酒在上市酒企中的總利潤占比連續三年下降。
黃淮板塊真的失速了嗎?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品質競爭時代,品牌力、產品力逐漸壓倒渠道力。而曾以渠道見長的徽酒也出現分化和動能轉換期,F在正處于疫情后的恢復期,洋河的轉型已經取得成效,而在消費升級下,黃淮板塊內的酒企正在普遍培育高端、次高端產品,積極布局省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下半年我們或將有所驚喜。
03、“西北四強”式微,掉隊明顯?
西北板塊的上市酒企有伊力特、金徽酒、青青稞酒和皇臺酒業,被業內稱為“西北四強”。這四家酒企中,除皇臺酒業外,其余三家均在當地市場占有率方面優勢較為明顯。伊力特是新疆王,金徽酒制霸甘肅,青青稞酒則主銷青海,我們先來看一組對比數據:
今年上半年,伊力特、金徽酒、青青稞酒、皇臺酒業四家上市酒企共計完成營收26.07億元,占上市酒企總營收的1.68%;實現凈利潤5.91億元,占上市酒企總利潤的0.81%。而在2019年上半年,這四家上市酒企的總營收占比為1.84%,總利潤占比為0.79%。
具體而言,西北四家上市酒企的總營收在今年上半年呈上升趨勢,凈利潤總和微增。在白酒行業穩健增長的背景下,西北板塊比較薄弱,“西北四強”的營收規模正在縮小,逐漸式微。
分酒企來看的話,在西北板塊中,伊力特、金徽酒較另外兩家酒企在營收、凈利方面優勢明顯,其營收之和占西北上市酒企總營收的76.38%,凈利潤之和則占凈利潤總和的98.25%。這從側面反映出了西北酒企強分化。業界認為,區域強勢酒企在分化期來臨之際,只能要么快速全國化,要么繼續穩健推進以本土市場為核心的泛區域化戰略。
04、總結:名酒、醬酒雙重沖擊,區域酒企面臨新競爭格局
從白酒板塊整體來看,黔酒優勢明顯,川酒的品牌效應則在不斷釋放,徽酒和西北板塊明顯后勁不足。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收排名前五的白酒企業貢獻了1228.18億元的營收,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瀘州老窖的總營收占所有上市白酒企業營收總和的79.09%。
白酒行業在激烈競爭中呈穩健上升態勢,高端、次高端品牌發展優勢明顯,行業集中化、品牌化、高端化的趨勢繼續凸顯。而在區域酒企集聚的板塊,區域名酒的發展態勢對整體板塊的發展影響很大。
不少行業專家認為,醬酒的崛起改變了中國酒業的競爭格局,自2020年起,行業進入了全國名酒、全國醬酒、省酒龍頭這三股勢力之間的新競爭格局。
截止目前,已有不少非上市醬酒企業交出了稱心的答卷,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了業績的翻倍增長。隨著醬酒腰部力量的逐漸崛起,白酒行業競爭更加的多元、復雜。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高端品牌始終把控著市場主動權,當前,茅、五、瀘是高端白酒行業公認的三大玩家,2020年,茅、五、瀘的高端白酒市占率分別為57%、30%和7%,合計占據高端市場94%的份額,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不管是醬酒體量的擴大,還是高端市場上的壟斷格局,都將給省酒,尤其是區域性酒企帶來更大的壓力。
隨著低端酒市場的不斷萎縮,區域酒企的產品結構正在逐漸高端化,產品升級成為區域酒企的重要布局。
在多家區域酒企公布的半年度經營數據中,微酒記者發現,低檔產品的營收明顯下降,中高檔產品的營收則大幅增加。其中,金徽酒低檔酒的營收下降更是接近50%,這說明其推動產品結構性升級成績顯著,也是企業穩增長的新動能。
值得關注的是,在半年報中,有不少區域酒企都披露高端產品的概況。顯然,對于品牌力、渠道和產品力較弱的區域酒企而言,產品結構升級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白酒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區域酒企目前應該以完善渠道建設,堅持品質主義,沖擊次高端市場為主,要在保住市場份額的同時緊抓核心消費群體,并逐漸開拓省外市場。(原標題:三年起伏:白酒板塊縱橫折射競爭新格局 | 微酒讀報系列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