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仁懷市召開“領導干部包保白酒產業綜合治理暨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動員大會”,會上,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蘆忠于表示:“要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推動白酒產業綜合治理見行見效。”
據悉,該項整改行動主要針對當前仁懷白酒產業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和“小散弱”的現象,通過“以打開路”、“以排定產”、“減總量、控增量、保質量”的方式,實現仁懷白酒產業的兼并重組、整合關停、改造升級和轉型發展,堅決守住生態底線,構建良好生態環境,既要美酒飄香,更要環境優美。
對此,有行業人士認為:未來三年,仁懷白酒產業(主要是醬酒產業)將掀起大規模的兼并重組整合浪潮。
“通過環保角度來推動產業整合是一步妙招。”在上述人士看來,“醬酒熱”掀起了仁懷產區的醬酒擴產熱潮,但隨之而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小散弱”企業的無序發展不僅對仁懷的自然環境產生危害,同時也讓醬酒產業屢屢出現負面信息。因此,此次舉措將從源頭規范醬酒產業的發展。
01、綜合治理啟動,仁懷“刮骨療傷”?
近年來,為推動醬酒產業有序發展,仁懷相關部門和酒業協會已先后發布多項文件,涉及串酒、年份酒、高粱、定制(貼牌)酒等等,但這些文件主要是對某一事件或現象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而本次整改則涉及整個產業的發展,尚屬首次。
據了解,本次治理行動的主要對象是仁懷范圍內的全部白酒生產企業。
有消息人士透露,從2021年起的未來三年內,仁懷將綜合治理白酒“小散弱”企業600家以上(不超過1000家),并通過一系列動作,全面提升仁懷白酒行業污染防治水平。
到2025年,將實現仁懷白酒生產企業總數的明顯下降,規模以上企業不少于200家,全市白酒年產能控制在60萬千升以內,產量達45萬千升。
實際上,本次綜合治理行動并非沒有先兆。
此前,貴州省委相關領導就曾強調:要著力推動品牌梯隊更“優”,堅持抓大、扶中、推小,加快打造以茅臺集團為引領的品牌梯隊,形成各梯度品牌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著力推動市場主體更“優”,加強小酒廠、小作坊的規范管理,推動有實力的中小型白酒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支持企業上規入統,培育更多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強主體。
而在去年11月仁懷召開的白酒產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工作專題會上,時任仁懷市委書記的黃興文也曾指示相關部門,要盡快拿出實施方案,細化完善內容,組織工作專班,采取“關停并轉”的措施,著力解決仁懷白酒企業“小散亂弱”的現象,推動仁懷實現白酒產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今年7月20日,遵義市市委書記魏樹旺在該市召開的“白酒行業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暨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會”上又特別強調,將積極推動整合關停一批“低小散弱”酒企。
省地市三級一把手專門談及醬酒企業整改,其背后的含義不言而喻。
02、行動持續三年,醬酒保衛戰全面打響
據悉,本次治理行動仁懷市將實行“生態環境保護戰區包保督戰”,把白酒企業重點區域劃分為14個戰區,成立市級領導督戰隊,靠前指揮、現場辦公、周調度、周報告,切實解決問題。同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六個工作專班,全面開展白酒產業綜合治理。
此外,仁懷還將全覆蓋落實包保責任,市級領導負責包保37家白酒生產企業的綜合治理,統籌調度56個村(社區)256個村民組的涉白酒生產企業綜合治理工作,調度10個重點責任單位環保問題整改;
科級領導及有關干部則負責包保全市1643家白酒生產企業的綜合治理,全面開展信息摸排、政策宣傳、問題整改、分類治理、跟蹤管理工作,幫助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市級領導每周深入包保戰區督戰一次以上,科級領導及有關干部每周深入包保企業兩次以上,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實行清單管理,建立“一企一冊”的問題臺賬,制定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凡是污水未接入收集主管網、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不達標,以及無證照、環保不達標的白酒生產企業,將有可能在近期被依法關停。
03、打出治污組合拳,掀起兼并重組浪潮
可以看出,仁懷市在本次治理行動上非常堅決,那么在具體措施上,仁懷市又將如何推動治理行動呢?
據了解,仁懷一方面將千方百計的加快提升現有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劃建設滿足環境需求的工業污水處理廠、生產廢棄物處理和酒糟循環利用等工程,另一方面將持續推進白酒企業“煤改氣”、“煤改電”,積極開展白酒企業冷卻系統、排水系統、防窖底滲漏等技術改造工程的建設。
同時,還將加緊推進溪溝治理,管線上岸、河道復綠、溝底清淤,確保斷面水質達標,切實從源頭上防止污染事件發生;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為主、公眾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推進“2+N”模式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傾力打造山青、水秀、氣凈的生態環境。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對“小散亂弱”企業的改造上,仁懷將實行兼并、重組、整合、拆除等手段。
該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以2000噸為門檻,市中心區域產能不到2000噸的基本都會停產遷移出去,而在茅臺鎮上小作坊比較集中的區域,則主要通過整合、重組的形式重新規劃。”
“當然,這樣的重組也不是完全無償的,據我所知,對于被兼并重組的企業,政府會根據產能拿出規模資金進行補貼或獎勵,醬酒對窖池并不是太依賴,只要規劃得力,對很多小企業來說反而是件好事。”該知情人士補充道。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除上述動作外,為守好環保底線,仁懷正在研究建立實施赤水河流域項目準入審批管控機制,嚴把項目準入關。“今后,赤水河兩岸原則上不會再安排配套用地、旅游用地,只適當安排生產性用地和基礎設施用地。而且,赤水河兩岸及名酒工業園可能也不會再新增酒莊項目,不出意外的話,新增的酒莊項目將被引導聚集到壇廠配套服務園區發展。”
該消息人士坦言:“據我所知,未來還可能對企業酒庫的擴張進行限制,具體比例目前尚不確定。為此,政府多半會在赤水河兩岸及壇廠配套服務園規劃建設集中規范標準化酒庫,為白酒生產企業提供第三方儲酒服務。”
并且,仁懷還將在壇廠、大壩及南部新城區域規劃建設白酒配套服務園區,解決包裝、物流等配套服務問題。
對此,有行業專家認為,上述內容本質上是對《仁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細化。
“相關的規劃在日前公布的《綱要》中都有體現,只不過這次更加詳細。”該專家表示,總投資14億元的仁懷酒投30萬噸酒庫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完成,這個項目主要就是為了解決仁懷醬酒企業大規模擴產后儲存能力告急的問題,而這個項目的投產也意味著醬酒第三方儲存的最大障礙已不復存在。
04、生產端整合提速,仁懷醬酒大洗牌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指出,貴州白酒產業發展不均衡、結構不合理、品牌建設不充分、產業關聯度低等問題較為突出。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仁懷處于在營/存續狀態的酒類制造企業數量為1027家,其中,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僅有63家。企業注冊資本的多少,從側面驗證了仁懷白酒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隨著近年來醬酒熱興起所帶動的仁懷醬酒整體發展,仁懷醬酒產業本身的兼并重組也在不斷提速。
2020年,仁懷市政府出臺關于中小醬酒企業“關停并轉”的行動方案,掀起了一輪新的醬酒整合運動。
而本次綜合治理行動,意味著仁懷會有不少白酒生產企業面臨重組整合,仁懷醬酒生產端將迎來自行業深度調整期以來的最大規模洗牌。
醬酒專家權圖此前曾坦言:“在產業整合的趨勢推動下,赤水河產區中小企業將進入整合期,由1000家集中到100家。”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整合并非沒有風險。
一方面,由于醬酒的特殊生產工藝,進入資本和新建企業的產品上市需要較長時間,未來能否在市場形成品牌占位還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根據8月20日國家市監總局價競局召開的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相關內容,國家相關部委對于資本涌入白酒尤其是醬酒明顯持謹慎態度,會不會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尚是未知數。
因此,雖然兼并與整合或將成為大部分中小醬酒廠的必經之路,但要走通這條路,還需多方努力。(原標題:大洗牌!仁懷出重拳直面多、小、散、弱格局,3年擬治理600-1000家酒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