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產量為4921.9萬千升,同比下降0.96%,其中上半年累計增長5.66%,下半年出現連續6個月的負增長。2015年以來,市場情況并未好轉,一季度啤酒行業增速下降2.18%。而在國產啤酒產銷出現負增長時,進口啤酒卻連續三年迅猛增長。
進口啤酒來勢洶洶 發展迅猛
據了解,進口啤酒2014年增幅85.59%,2012—2014年三年累計增長了426.81%。而在2015年上半年我國多地進口啤酒也是增長迅猛,江蘇常州、宜賓、大連、無錫、浙江、福州、長春、濟南、廈門海滄等多地都有報道稱進口啤酒銷量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常州某公司的進口啤酒銷量每年增幅在300%以上、福州進口啤酒量同比增長超4倍,而據了解,今年1-6月浙江口岸(寧波除外)啤酒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1倍。
隨著進口啤酒的銷量和進口量的連續增長,不少人開始疑惑洋啤酒進口量能如此快速增長究竟原因是什么,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5年度全國啤酒行業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表明39歲以下的啤酒消費者占據絕大多數,這也與80、90后消費者的年齡段基本相符,而80、90后消費者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進口啤酒種類豐富、口味多樣、價格適中、包裝具有特色等也符合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而重慶啤酒公關部劉煒也表示,進口啤酒主動迎合了核心消費群體年輕化、消費過程趣味性以及消費主體需求個性化的需求特征,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自2014年以來的歐元貶值和中歐貿易的關稅不斷下調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進口啤酒的價格不斷降低,接近平民化,同時口感又好于國內啤酒,自然就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國產啤酒面臨挑戰 未來如何發展
對于2014年以來中國啤酒開始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負增長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啤酒業從此步入下降通道,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啤酒業的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空間,但增長方式可能會變為波段上行增長。進口啤酒的大量增長,沖擊了中國啤酒企業的市場份額,也給中國啤酒企業帶來轉型思考。營銷專家李峰認為,在中國啤酒格局已定、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前提下,產量的趨緩、檔次的提升會成為今后中國啤酒業的發展趨向,今后各家企業都會朝著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盈利水平的方向發展。
就當前市場情況、消費者需求情況來看,中國啤酒業的發展需要創新也必須創新,不僅要生產多樣口味的啤酒、做到產品差異化,還要根據年輕人不同類型的需求對產品結構做出適當調整,提高中高檔產品市場占有量。而一些知名中國啤酒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青島啤酒負責人曾表示即使啤酒數量下行,也會提質量、調結構,做細分市場,創造豐富的口味,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目前,一些酒企生產的白啤、原漿啤酒和適合女性飲用的果味啤酒等創新型產品也已進入市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國啤酒業除了發展創新還需做好市場營銷,不僅要加大鋪貨量和產品品牌宣傳,還應線上線下同時協同發展。線下方面,啤酒企業積極拓展廣大各地及農村市場,全面提升市場覆蓋率。而為了迎合當下年輕人手機電腦不離身的習慣,線上方面酒企可通過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提高銷售量。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透露,將通過實施互聯網O2O模式,實現倉儲和售后服務的及時響應,用快捷的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
就以上方面來看,中國啤酒企業已經開始著手轉型發展,且在一些方面有了實質性的發展,但一些國產啤酒企業在生產原料、成本控制、管理、銷售等方面與進口啤酒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方德智業營銷咨詢機構認為,對于中小啤酒企業來說,要想與外來對手競爭必須要迅速改變企業目前的內部管理系統以及銷售流程化管理系統,將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集中,細分產品品牌,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便來應對下一階段激烈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