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1919業績比酒仙網好
2013年,酒仙網營收是1919的2.5倍,2014年擴大到2.58倍。由于毛利潤率較高,2014年酒仙網毛利潤的絕對值幾乎是1919的4倍(兩家的毛利潤分別為1.03億和4.07億)。
但說到凈利潤,酒仙網則遠遜于1919。2013年和2014年,1919凈利潤分別為550萬元和909萬元。同期酒仙網分別虧掉3.1億元和2.9億元。
酒仙網把錢花到哪里去了?
首先是市場費用,特別是在線上,搜索引擎優化、導航網站營銷、聯盟營銷等線上推廣方式一個都少不了。2013年、2014年酒仙網市場費用分別占營收的38%和35%,比1919高二十幾個百分點。事實上,酒仙網市場費用幾乎比1919高一個數量級:2013年兩家分別為3575萬和3.27億,2014年兩家分別為6430萬和5.5億。
除了市場費用,物流體系亦耗資巨大。酒仙網本質上是“賣酒的京東”,力圖把相對低的價格、有保障的質量和靠譜的配送(由自建與三方物流共同保障)相結合起來,依靠良好的購物體驗贏得用戶。但眾所周知,自建物流是個浩大的“無底洞工程”。
已經上市的京東仍然沒有扭虧,但劉強東說只要京東開始賺錢就能夠賺好多。
問題多多的酒仙網,走的卻是電商正道
與走在“正軌上”的1919相比,酒仙網雖然做到酒類電商老大卻是問題多多。
首先,融資數額巨大卻仍然趕不上燒錢的速度。2010年成立以來,酒仙網共完成7輪、合計14.3億元的私募融資。但線上獲取流量的成本居高不下,線下還要為物流投下巨資,還要參與價格戰,不大虧特虧才怪。今天的酒仙網與京東當年的局面何其相似,挺不過去就Game Over了。
其次,對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把控能力受到挑戰。例如在貨源環節,由于一再扮演價格屠夫,茅臺、五糧液等酒廠對酒類電商“又恨又怕”。恨的是價格體系被打亂、怕的是電商成了氣候只能任其宰割。所以“酒廠封殺電商”和“酒廠與電商聯手大促”的消息充斥坊間,酒仙網等電商只得“走平衡木”。再如支付環節,2013財年、2014財年,酒仙網應收帳周轉率分別為12次、13次。而1919分別為44次、31次。酒仙網周轉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或物流公司收款。
以上這些問題也是京東面臨過的,但電視機、電冰箱用戶的品牌忠誠度遠低于“茅五劍”的擁躉。強勢的知名品牌酒廠會被電商壓倒嗎?
最后是規模擴張方式的探索舉步維艱。京東通過向第三方商家開放迅速提高了平臺的交易總額(GMV)。酒仙網則根據酒水消費的特點推出“酒快到”服務(屬于O2O),希望以“輕資產”模式提高用戶粘性、消費頻次和銷售額。在強大的宣傳攻勢和補貼下,在2014年5月18日,酒快到在北京創下單日定單破萬的紀錄。但“酒快到”有兩個致命軟肋。一是提供服務的商家良莠不齊,產品真假難辯。
O2O要獲得用戶認可,所提供的要么是“非標”的服務要么是很少有假貨的產品。“酒快到”宣傳9分鐘內送貨上門把服務標準化了,而且酒越高檔假貨風險越大(民間說“十瓶茅臺九瓶假”)。這酒不是酒仙網直接從廠家拿貨再通過物流系統交到用戶手上的,而是由5公里內的商家拎去的。即使商家是從酒仙網拿的真酒,誰保證他送的是真酒呢?
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2014年我國酒類行業銷售收入為8779億元,其中酒類電商交易額為110億,占比僅為1.25%。預計2017年酒類銷售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其中電商經手600億、占比5.55%。按7:2:1的市場份額分配邏輯,2017年酒類電商前三名銷售額將分別達到420億、120億和60億,其它玩家的份額可忽略不計。酒仙網和1919都是進入前三的候選人。
酒仙網雖然問題多多,卻走在電商的正道上,姑且稱為“京東之路”,能否到達彼岸則是未知數。1919立足線下實體店向線上推進,與蘇寧的思路相近。兩家的明爭暗斗的好戲才剛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