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茅臺零售價飛漲之2500元左右后,8月初,中國中高端市場白酒均迎來了一波價格拉升。一線名酒價格上移的同時,一批打著互聯網、新零售概念的酒企業也在積極推出新品,企圖用互聯網思維對壘傳統白酒。
8月8日,谷小酒新品萬里宋境在小米有品開始眾籌,谷小酒創始人劉飛講到,谷小酒作為新興白酒品牌,企圖以大眾能接受的價格,切入高端白酒市場,掀起一場價格革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高端酒迎來全新發展時代
新舊酒企對壘白酒行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122億元,同比增長1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76億元,同比增長23%;而在白酒產業方面,增長則更為明顯,2018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363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1250億元,同比增長29%。
白酒行業整體復蘇,酒企也迎來了一波漲價。8月1日,第八代經典五糧液零售價正式從1199元/瓶漲到1399元/瓶,整箱價從6600元調整為7500元;8月2日,52度瀘州老窖國窖1573計劃外價格每瓶提升30元,建議終端建議零售價提升為1099元/瓶。
酒行業市場空間巨大,除了傳統酒企外自然會有人想要入場分食蛋糕。劉飛告訴記者,這些高端白酒原本的定價,尋常老百姓還是能夠消費得起的,但現在高端白酒已經成了硬通貨,百姓收藏多過于喝。白酒市場溫度太高,需要一些新玩家進場降溫。
名酒價格攀高原因何在
互聯網酒企能否掀起價格波瀾?
那到底是什么推動了名酒的價格,經歷了5年調整期的白酒行業到底是否還存在價格泡沫?中央黨校高級經濟師郭全中講到,從經濟學角度,白酒的漲價是由供需關系所導致的,需求大于供給,高端酒長期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因此其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也更能夠把原材料漲價、環保等因素所引起的成本上升轉移給消費者,只要這種供需矛盾不出現本質變化,則其還會漲價。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財經大學副教授張博提到,高端白酒供銷是市場經濟,價格就是市場價格,不存在虛高的情況。高端白酒具備一定收藏價值和金融屬性,盡管漲價但對價格不太敏感高端酒客戶來說,影響并沒有很大。
而劉飛則認為,除去某些品牌只采用原材料,產能不足外,大多以產能不足為理由漲價的酒企都有跟風營銷之嫌。”劉飛提到,白酒經銷多采用代理模式,供小于求時經銷商會自己加價,這也是造成酒行業價格偏高的一個原因。相較于傳統酒企,互聯網酒企走網絡渠道,能夠省去中間環節,把價格拉到理性的平衡點上。當產地與生產流程等環節都與高端白酒追平,價格優勢將助推互聯網酒企獲得一些市場主動權。
白酒行業走向兩極化
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7月16日晚,金種子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19年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虧損3000萬元到3600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白酒行業首個虧損企業出現,這也意味著在白酒行業上行的大環境下,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愈演愈烈。一方面,以茅臺等為代表的高端酒品牌兼并進退維谷的小品牌,另一方面,以谷小酒、涼露等互聯網白酒企業利用渠道優勢搶占市場份額,而今這些主打年輕人市場的互聯網酒企也有布局高端市場的打算。劉飛提到,白酒行業的強者越強不止適用于傳統酒企,價格也并不全與品質掛鉤。未來的白酒行業,給互聯網酒企留有的空間還很大。
對于互聯網酒企能否從傳統白酒企業手里“搶生意”這一問題,目前很難評判。不過,作為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白酒企業,深諳粉絲經濟之道,也的確具有渠道等優勢,能不能攪動傳統白酒市場的一池春水,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