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緯39°最適宜葡萄酒產業發展區域——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誕生了中國第一瓶干紅葡萄酒——“北戴河”牌赤霞珠干紅葡萄酒。
今天,中國昌黎,這個中國干紅葡萄酒的誕生地,從精細種植到精心釀造的全產業鏈升級,正在讓干紅葡萄酒釀造這個傳統產業散發出生機勃勃的新光芒。
7月24日,記者驅車深入覆蓋昌黎、盧龍、撫寧三縣的河北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在碣陽酒鄉、鳳凰酒谷、寶祖利山谷郁郁蔥蔥的酒葡萄種植園里,或古樸典 雅、或歐式風情的酒堡點綴其間;在亞洲最大地下花崗巖酒窖華夏酒窖,在中國第一個家庭酒堡耿氏酒堡,口味各異的葡萄酒,正在悠然的甜醉中慢慢醒來。
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擁有悠久的葡萄栽培歷史和葡萄酒釀造歷史,經過多年發展,聚集區內已建有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10萬畝,主栽品種是赤霞珠。近年來 隨著消費者口味的變化,品麗珠、霞多麗、梅麓輒、西拉等品種酒葡萄種植面積也在逐步擴大,為多風格釀造打下堅實的原料基礎。
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地處國際公認的北緯30°至45°釀酒葡萄黃金種植帶,以碣石山為腹地,東臨渤海,四季分明,擁有最適宜優質釀酒葡萄生長的土壤和地形地貌。
優越的先天條件,吸引著獨具慧眼的投資者
盛夏季節,置身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遠遠望去,由“世界水晶大王”奧地利著名企業家施華洛世奇投資建設的朗格斯酒莊,猶如一幅靈動的山鄉風景畫。走進 畫中,你可以品嘗采用國際優質葡萄酒傳統釀造方法——重力釀造法釀造的朗格斯紅酒,享受國內目前唯一的葡萄籽精華油SPA水療。
驅車進 入鳳凰山谷,“茅臺集團為古老厚重的釀造工藝找到了最完美的高品質原料基地。”茅臺葡萄酒公司黨支部書記兼總經理黃葉強介紹,在推出茅臺干紅葡萄酒之后, 茅臺集團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茅臺精品葡萄酒莊園,在中國最適宜酒葡萄種植的產區,用國酒茅臺的釀造工藝釀造出享譽海內外的茅臺精品葡萄酒。
當原料足夠出色之后,釀酒工藝就成為一款葡萄酒出色與否的決定因素。
走進晟杰葡萄酒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晟杰至尊干紅葡萄酒——這款不久前剛剛在法國巴黎Vinalies國際葡萄酒品評大賽上獲得金獎的葡萄酒,紅寶石般圓潤的酒體散發著令人迷醉的馨香。
“40個國家的165名評酒師對4375個世界各地選送的葡萄酒進行盲評,晟杰至尊干紅葡萄酒脫穎而出,獲得金獎。”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管理碩士嚴斌說,“這款酒選用我們當地優質赤霞珠釀制。”
深厚的技術底蘊是國際奪金的堅強后盾
嚴斌介紹:“目前,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共有171名從事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專業人員,擁有中國釀酒大師2名,國家級評酒委員35名,雄厚的技術力量成為產區葡萄酒產業長足發展的堅強支撐 。”
從精細化種植到個性化釀造,從注重種植技術的持續改良到與特色化、個性化釀造工藝研發并重,讓昌黎產區特色優質葡萄酒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
如今,在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內,“華夏長城”“茅臺”“朗格斯”“香格里拉”“紅堡”等品牌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品牌。
目前,產區內釀酒企業達65家,85%以上的設備來自法國或意大利,年酒葡萄總加工能力及灌裝能力超過21萬噸,主導產品干紅葡萄酒占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的26%。
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實力,積極引導民間資本以新的發展理念投入到傳統葡萄酒產業發展。
天士力集團投資建設的金士酒莊內,舒朗的葡萄架下,串串酒葡萄果實飽滿,酒莊總經理王高峰介紹:“酒莊504畝酒葡萄全部引進國內最優質抗病性強種苗,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種植中嚴格控制結果量,確保酒葡萄營養成分含量。”
為了保證酒葡萄的營養成分含量,金士酒莊還與氣象部門協調在種植園建立氣象站,記錄葡萄園氣候變化。積累的從種植到釀造雙向可追溯的氣候數據資料,將為個性化紅酒釀造提供翔實的工藝調整參考。
在昌黎縣兩山鄉樵夫山,綿延著坡坡相連的梯田式酒葡萄園,這是海亞灣酒莊開墾建設的種植園。“與平地種植園相比,梯田種植的酒葡萄能更充分接受光照,積累營養成分。”海亞灣酒莊經理張艷輝說。海亞灣酒莊還專門聘請了國家級釀酒師、品酒師作為公司技術中堅。
資金的密集投入,全新的發展理念,為昌黎葡萄酒產業聚集區注入了產業結構升級的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