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啤酒”)發布截止今年六月止三個月未經審計經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啤酒銷量為347 萬升,同比下降3.6%。在銷量下降的同時,其營業額也一改去年的微弱增長態勢,同比下降4.6%,為83.6 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華潤啤酒營業額為68.5億元,同比增長1.8%。為何第二季度華潤啤酒的業績會出現下滑?對此,公告解釋說,主要原因是不利天氣及經濟持續不振的影響。為探究更深層的原因,記者致電華潤啤酒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沒收到任何回復。
在招商證券分析師看來,華潤啤酒業績下滑應歸因于經濟整體形勢的低迷,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和極端天氣影響等幾個因素。“天氣不好使得許多消費者怠于出門,目前中國快消品行業多家企業的業績增長乏力,而華潤啤酒下滑幅度仍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認同,他認為極端天氣因素對啤酒行業的影響超過40%。此外,華潤啤酒銷量下滑還與外資品牌的影響密切相關。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我國啤酒行業產量進入下行通道后,當前啤酒行業走勢依然低迷。截至今年5月,啤酒產量已經連續23個月下滑,5月產量同比減少5.2%。1月到5月,產量下降幅度擴大到4.1%。與之相對應的是進口啤酒銷量的不斷上漲。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國每年進口啤酒增速均保持在50%-80%之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潤啤酒銷量和銷售額出現了下滑,但是凈利潤卻出現了增長。第二季度該公司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為14.7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華潤啤酒為何會出現量降利漲的局面?對此,公告解釋稱,主要原因是銷售成本的減少和分銷費用的下降。
對此,朱丹蓬表示,華潤啤酒利潤上漲首先是因為消費升級使得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需求增長,其次是因為華潤的品牌在華南、東南等啤酒重度消費市場有明顯的提升,搶了競爭對手很大的市場份額。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認為,華潤啤酒利潤上升還與該公司制造成本的下降息息相關。此外,華潤啤酒量降利升的特點也符合整個行業的發展規律。
確實,海通證券的數據顯示,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等多個啤酒品牌近五年均呈現出噸酒價格明顯上漲的趨勢,同時,國際大麥價格回落接近30美元使得啤酒原料成本下降。這些因素均促使啤酒行業利潤率的回升。
啤酒行業已經持續多月下滑,行業何時會反彈?對此,中泰證券報告認為,在百威等海外巨頭以及進口啤酒、精釀啤酒的沖擊下,國內啤酒廠商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國內啤酒行業未來1到2年內可能仍然處于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