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持續虧損,民事訴訟不斷,留給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皇臺”)在資本市場翻身的時間已經越來越有限。據*ST皇臺最新公告顯示,2018年半年度公司或將繼續虧損,1-6月凈利潤虧損2400萬元-2800萬元,同比下降48.75%-56.07%。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白酒企業普遍業績向好,其中,貴州茅臺、老白干酒、順鑫農業、古井貢酒、酒鬼酒、洋河股份凈利潤數據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態勢。北京商報記者就公司業績及未來發展等問題嘗試與*ST皇臺方面進行聯系,但截至截稿之時,尚未取得聯系。
負面消息纏身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ST皇臺公告發現,近兩年來,*ST皇臺可謂負面消息不斷,業績虧損、高管辭職、財務造假被判賠款、違規召開臨時會議遭問詢、被法院限高、董事長被公安傳喚、多起民事案件負債累累等。在這些糾紛的背后,凸顯出*ST皇臺此時發展經營的窘迫。
在日前*ST皇臺發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中,*ST皇臺明確表示,公司正處于資金短缺、官司纏身、資不抵債、連續虧損的狀態下。因此,公司剝離了貢獻負利潤的番茄制品相關業務,將精力集中在酒類業務上,不過由于受歷史積淀問題拖累,生產經營仍受到制約。與此同時,*ST皇臺方面還坦言,與國內其他上市酒企相比,*ST皇臺在營收、市值、毛利率、總資產、凈資產、現金流等方面都處于靠后位置,公司的融資能力十分有限。不過,*ST皇臺方面表示,2018年工作的重心就是實現“雙保”(保凈利潤為正、保凈資產為正),避免退市破產。隨著制約公司發展的眾多問題的解決,如虧庫問題、訴訟問題等,當前公司的運營環境已大大改善。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皇臺酒業的衰敗,主要是由于在尚未形成穩定主業銷售規模的情況下,就盲目的進行多元化擴張戰略,導致企業整體資源失效。此外,企業內部股東之間的利益分配出現重大問題,負面信息不斷,嚴重影響了企業形象與品牌形象。
業績持續疲軟
北京商報記者翻閱*ST皇臺歷年財報發現,在上市之后*ST皇臺分別經歷了4次連續業績虧損,且虧損金額較大。2002年、2003年連續虧損1190萬元和1.16億元;2007年、2008年連續虧損5083萬元和5881萬元;2013年和2014年連續虧損2930萬元和3929萬元,2016年與2017年連續虧損1.26億元與1.8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年,除了*ST皇臺業績表現不佳外,截至目前,其他上市酒企所披露的業績均呈現增長態勢。其中,曾為*ST皇臺“難兄難弟”的酒鬼酒和水井坊在摘帽后,業績出現顯著增長。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兩家酒企2017年財報發現,酒鬼酒2017年實現營收8.78億元,同比增長34.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62.18%;水井坊2017年實現營收20.48億元,同比增長74.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49.24%。
對此,山東溫和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市場份額開始向寡頭企業、強勢品牌集中,而皇臺酒業在整個市場變革當中,錯失了發展最好的十年,因此,現在整個市場份額絕大多數已經被瓜分完畢,皇臺業績直接受到重創。
另外,肖竹青指出,在整個中國市場中,由于沒有根據地市場,也沒有核心產品,皇臺酒業本就不占優勢,近兩年又不再推出新產品占領市場,目前即便是在甘肅當地,也已經有很多地方看不到皇臺酒業產品進行銷售了。“區域酒企最重要的就是要維護好當地的產品經營管理,但皇臺酒業由于與地方政府缺乏溝通,且市場反應效率較慢,因此造成了本地市場流失。”
再次面臨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ST皇臺因2013年-2014年連續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當時迫于形勢與壓力,*ST皇臺謊稱收到了5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由甘肅省葡萄酒協會提供,給予*ST皇臺實施葡萄酒新產品開發項目所用。該補助資金計入2015年當期損益,因此,*ST皇臺順利實現2015年扭虧為盈,解除退市危機。不過,這個謊言終于在2017年1月被揭穿,并被深交所公開譴責。這也是今年*ST皇臺屢次收到民事判決書的緣故之一。
如今,由于連續兩年業績虧損,*ST皇臺再次來到退市邊緣。若2018年終財報經審計的凈利潤繼續為負值,或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之后在法定期限內仍不能扭虧為盈,則將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在業內人士看來,*ST皇臺再次“順利脫帽”難度很大。
事實上,為扭轉目前的虧損態勢,2018年,*ST皇臺曾制定了“雙保”目標,試圖通過以新產品、中高端產品來重新激活市場、深化公司治理及內控管理等。但從目前來看,僅依靠這些動作來拉動經濟增長十分困難。截至7月18日,*ST皇臺的股價跌幅已經超過50%。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是決定*ST皇臺“去留”的關鍵一年。整體來看,目前*ST皇臺的前景十分不樂觀。雖然此前*ST皇臺通過資本運作、重組、更換股權等措施挽回了邊緣局面,但由于企業內部股權爭斗激烈,經營模式有待改善,外部諸多訴訟纏身,且業績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若今年依然無法實現凈利潤由負轉正,很可能遭遇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