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的騰飛,中國酒類產品供需兩旺。
據《“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7)》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酒類生產和消費大國。其中,烈酒消費位居世界第一,啤酒產量與銷量均為世界第一。葡萄酒方面,中國加入WTO后,關稅不斷下調,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同臺共舞,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增長迅猛。
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2018年3月份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葡萄酒銷售額未來三年將大概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
在這樣的市場形勢下,不僅世界性的專業組織、研究機構看好中國,一些國際化的葡萄酒教育組織也早早把目光鎖定了中國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在帶來巨大專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眾多葡萄酒消費者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知識的渴求。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WSET火爆登場
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名為“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會”的WSET,常年致力于高品質的葡萄酒與烈酒教育,是目前國際上最炙手可熱的酒類教育認證機構。十幾年來,WSET一直坐穩中國葡萄酒培訓的頭把交椅。考取WSET證書儼然已經成為了業內人士和愛好者們快速進階學習葡萄酒的不二選擇。
數據顯示,2006年~2016年,WSET在中國大陸地區從原先的60多位證書學員,增加到每年12000名證書學員。10年時間增長了200倍!增長速度傲視全球。
數據看似有些瘋狂,但卻是近幾年中國葡萄酒市場迅猛發展的最真實反映。2017年,中國大陸有超過100家WSET授權的教育中心,注冊學員總數達到了20000人。目前,國內一些著名的葡萄酒相關企業和機構,為了適應從業需求,有的要求從事銷售業務的員工必須在規定時間至少完成WSET二級教育,還有的企業甚至要求所有員工都必須達到WSET二級水平。
WSET的火爆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也帶動了國外其它一些酒類教育培訓機構登陸中國,如ISG、FWS、CAFA以及一些世界著名葡萄酒產區的認證課程,甚至來自日本清酒研究院(SSI,SAKE Service Institute)的唎酒師課程也可以在中國進行學習。
但是,中國市場葡萄酒消費量相對于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還只是成長中的“小兄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烈酒消費國,中國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的青睞短時間很難撼動,深耕中國多年的國外培訓機構當然不會錯過中國白酒這塊體量巨大、利潤豐厚的“蛋糕”。
2018年4月,WSET宣布:烈酒將徹底從葡萄酒認證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認證體系,三級烈酒課程將在2019年首次增加中國白酒內容。
WSET在教學內容上增加白酒一方面說明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被日益看重;另一方面說明近些年一直推行的中國白酒國際化戰略終于有了收獲,逐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組織的關注與認可。
2018年6月,中國首屆白酒國際侍酒師學員班在四川宜賓正式開班,這批學員由四川理工學院與五糧液集團公司聯合培養,旨在為五糧液等知名白酒企業培養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扎實的雙語基礎、專業的白酒相關領域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優秀國際侍酒師人才,也為中國白酒界儲備了一批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后備力量。
葡萄酒專業成留學“新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出國留學人數總體呈上升態勢,至2015年突破50萬人,近幾年留學人數的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
在出國留學人員中,自費留學人數占留學總人數的比例逐步提高。2001年以來,自費留學的占比平均超過90%,已成為出國留學的主力軍。
由于國內對葡萄酒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少留學生把攻讀葡萄與葡萄酒釀造、營銷等專業作為方向,而作為有著全球先進技術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的一些在葡萄酒人才培養方面享譽世界的高等院校為此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如法國的波爾多二大葡萄酒學院、勃艮第大學葡萄酒學院、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新西蘭林肯大學和加拿大布洛克大學等,這些院校與葡萄酒相關的特色專業都頗受年青一代的青睞。
曾在法國勃艮第大學葡萄酒學院學習,2012年獲得法國國家釀酒師文憑的鄧鐘翔,談起他的留學生涯表示,法國釀酒師對待生活的開放態度和對待細節的苛求,是他感觸最深的。
“留學給予你的不僅僅是一個文憑,是對心靈的修煉,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是獨自擁抱世界的開始,是對視野的一種開闊,獲得的是全球化的思維。(留法)最大的助益是培養了我一種學習的習慣,改變了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這點讓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感慨良多。”
目前,在寧夏賀蘭山東麓、河北懷來等一些葡萄酒產區,聚集了一批像鄧鐘翔這樣的海歸釀酒師和年輕莊主,活躍在生產和經營的一線,如畢業于西農葡萄酒學院,曾就職于山西怡園,后來遠赴澳洲學習,放棄澳洲名莊的工作機會回國轉戰賀蘭山東麓的廖祖宋;留學法國,毅然決然歸國創業,在寧夏的賀蘭山東麓建立了自己的小酒莊—博納佰馥的孫淼和彭帥夫婦;曾在美國學習、工作,歸國成為青銅峽溫家酒堡少莊主的溫博陽;有在法國、以色列、格魯吉亞等多國學習經歷的釀酒師李文超;留法歸國,曾經獲得RVF2014年度最佳釀酒師稱號的河北迦南酒業的趙德升……
他們這些人既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恪守陳規;又腳踏實地,心懷敬畏之心,尊重風土與自然,都在用各自的理念、青春和汗水澆灌著腳下的黃土地,踐行者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
作為中國葡萄酒新生代的代表,這些充滿朝氣和智慧的年輕一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葡萄酒產業未來的希望。
行業教育堅持“產學研”相結合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大批具有相應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專門人才。1986年,由原國家經貿委、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共同倡導的“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標志著產學研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和適合中國國情的科技、教育與經濟相結合道路的初步形成。
中國酒業教育一直在產學研方面積極探索。從早期郭其昌先生主持干白與干紅的研制,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在李華教授的帶領下,歷經3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構建起完整的以葡萄學為基礎、葡萄酒學為核心、葡萄酒工程學為手段、葡萄酒市場學為導向,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特色,涵蓋全產業鏈需求的葡萄與葡萄酒學科理論與實踐體系。
從2008年7月青啤公司探索新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立青島啤酒管理學院,為全體員工打造了一條穩健、快速成長的“綠色通道”和一個有效的學習、共享、實踐的平臺,到中國農大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段長青教授率領團隊與新疆瑪納斯產區、吉林通化鴨綠江河谷等產區建立長期技術指導與科研合作,通過“產學研”結合為中國葡萄酒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從2014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由江南大學、茅臺集團、山西杏花村汾酒、江蘇洋河共同完成的“基于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產新技術及應用”項目,到茅臺集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專業化、特色化的道路,出資創辦中國第一所為白酒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茅臺學院,再到2016年五糧液集團與四川理工學院共建五糧液白酒學院。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以來行業內產學研結合的成功范例。
1978~2018,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40年在中華民族成長史上也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于經歷了恢復增長、成長壯大、快速發展和質量提升四個歷史階段的中國酒業產業教育來說,卻是難以忘記的重要歷史時期,這是歷經幾代人艱難探索,不懈追求,在一張白紙上譜寫的輝煌史篇。
今天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當我們又一次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堅信中國酒業以及產業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