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提及白酒有關的鄉鎮名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茅臺鎮,其次是習酒鎮。這兩個以酒命名的鄉鎮,多年來白酒產業為當地居民帶來福祉的同時,共同助推貴州乃至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
近日,仁懷市茅臺鎮沙灘鄉正式更名為美酒河鎮,并掛牌成立,這是繼茅臺鎮、習酒鎮之后,貴州又一個以酒命名的鄉鎮。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美酒河鎮掛牌成立之后,將整合轄區內5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廠,打造美酒河品牌醬香型白酒。
茅臺鎮 千年釀酒歷史之都
相關資料顯示,歷來是黔北名鎮茅臺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臺四渡赤水。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有千年釀酒歷史的茅臺鎮,其出產的貴州茅臺酒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擁有悠久的歷史。由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近億元興建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建有漢、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館共七個館,濃縮了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的輝煌及精髓,并反映了茅臺酒的發展歷程。各式建筑鱗次櫛比,連綿成城。館內陳列著各代酒禮、酒俗、酒技、酒故、酒史、酒文、酒詩及與酒有關的重要人物故事等書畫作品、雕塑、楹匾及實物,是中國酒文化的高品位綜合載體,是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館,已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在茅臺鎮,高峰時期的酒廠達到數千家,幾乎家家戶戶在釀酒,濃郁的酒文化氛圍吸引著是世界眼光,白酒產業在帶動當地居民富裕的同時,也成為貴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
習酒鎮 醞釀習酒君子之品
在貴州,除了享譽世界的茅臺酒,人們還會想到諸多馳騁市場的白酒品牌。一九九二年八月建并撤時設立的新建鎮習酒鎮,因鎮駐地產飲譽中外的習酒而得名,它與中國第一酒鎮— 茅臺鎮一河相連,相得益彰,被中國軍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楊成武將軍譽為美酒赤水河上鑲嵌的一顆璀璨奪目的“酒鄉明珠”。
茅臺至習水一帶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和深厚的鹽商文化底蘊。經過多年的釀酒歷史造就,赤水河沿岸的釀酒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小麥)豐富而優良,環境、氣候、土壤、空氣、水質最適合于微生物的生長,是白酒尤其是醬香型白酒的最佳釀造寶地。
習酒鎮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南部,距縣城24公里,東承仁懷市沙灘鄉,南接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習酒鎮行政區面積81平方公里,轄11個村居,總人數35662人,耕地面積21114畝,生產總值61594萬元,習酒鎮有豐富的煤炭、煤層氣、巖層氣、高嶺土、石灰石等自然資源,更是遠近聞名的茅臺酒集團公司習酒分公司的所在地,境內風光秀麗、氣候溫和,一到冬季,到習酒鎮來品酒避寒的客人絡繹不絕。
習酒公司是中國名優白酒企業,位于習水縣習酒鎮境內,地處黔北高原赤水河中游、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二郎灘渡口,距茅臺酒廠50公里。至2014年習酒公司擁有員工近4000人,企業總資產19.6億元,占地面積3500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具有年產醬香型、濃香型兩種優質白酒30000噸以上的生產能力。習酒公司廠區依山傍水,綿延十里,故稱“十里酒城”。
三大酒鎮 攜手打造立體酒鄉
2016年7月12日,國酒之鄉仁懷沙灘鄉正式更名為美酒河鎮并掛牌,至此,繼茅臺鎮、習酒鎮之后,貴州第三個以酒命名的鄉鎮,開始以酒的名義,登上了歷史舞臺。
“此前已經有了茅臺鎮,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鎮,現在再添美酒河鎮,增添了國酒之鄉的酒元素。”仁懷市有關負責人說,為了打造一個立體式的酒鄉,在鹽津河大橋建起了中國古典牌樓式建筑國酒門,且建了一個巨型茅臺酒瓶,仁懷高速路開通后,又在入境路旁設下手舉酒杯的巨幅造型。
多年前,仁懷已經開始注重把赤水河冠以“美酒河”,摩崖石刻“美酒河”就是明證,其借助前人民日報社長、著名書法家邵華澤的“美酒河”題詞,于1998年起,歷時一年在赤水河邊的崖壁上鐫刻而成,其幅之巨,世所罕見,因此成功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一摩崖石刻的維護費用不低,掉色之后每次著普通紅漆,都要耗資50余萬元。
美酒河嘛土生土長的美酒河鎮人蔡波,2003年就注冊了“美酒河”酒類商標,同時注冊“赤水河”酒類商標。“自家門口的東西,被別人搶注就太遺憾了。”蔡波說,10年前開始,他便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多次遞交把沙灘鄉更名為美酒河鎮的提案。
美酒河鎮鎮黨委書記何鳳表示,美酒河鎮現有5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廠,美酒河鎮掛牌后,將把這些酒廠整合成一個大集團,打造美酒河品牌醬香白酒。至此,一衣帶水的三大酒鎮,將在酒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演繹赤水河酒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