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演繹一代人的故事。對于五糧液來說,永恒不變的是,紅色基因滲透血液,鐵血丹心代代傳承。
心有大愛,無私獻出“陳氏秘方”
上個世紀40年代,抗戰日趨激烈,日本飛機轟炸到了宜賓,許多群眾流離失所,宜賓利永川酒坊老板鄧子均廣發米票給受難群眾,憑米票即可到“利川永”領米一斗。其長子鄧龍光曾跟兒子鄧真遠回憶道:“當時不到3個月就發米近千擔,救了很多人的命。”
解放不久,宜賓城區原8家古傳老酒坊聯合組成“宜賓市大曲酒釀造工業聯營社”(五糧液酒廠前身)。1954年,在多位酒坊老板極力推薦下,時任宜賓地委常委、專署專員李鵬大膽決策,三次躬身拜訪“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請已在家頤養天年的鄧子均再次出山親自指導五糧液釀造。
面對五糧液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鄧子均根據自己一生的釀酒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經過“利川永”的試生產,釀出的五糧液在品質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后,78歲高齡的鄧子均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并獻出私傳了數代的“陳氏秘方”。在李鵬專員的全力支持及陳氏秘方的加持下,五糧液酒的品質、產能均得到顯著提高。
為肯定鄧子均對“五糧液”作出的特殊貢獻,黨和政府增補鄧子均為政協委員,特聘為“酒類專賣管理處”技術指導。為此,李鵬專員曾說:“不要把鄧子均看簡單了,同樣的糧食,之前一點酒都造不出來,我叫他看看,就生產出了幾萬斤酒,而且還把秘方和技術獻給了政府。”
攻堅克難,奠定中國低度酒研發技術基礎
五糧液像鄧子均這樣無私奉獻、勇擔責任的精神,在一代代傳承的基礎上愈加發揚光大,紅色基因鐫刻進五糧液的血脈里,成為了五糧液人持之以恒堅守的信念。
改革開放前,中國白酒大多在53°以上,且絕大部分超過60°,讓眾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尤其是國外消費者,為了打破這個現狀,五糧液率先開啟低度酒研發。
試制初期,擺在眼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解決高度白酒降度后出現的渾濁、寡淡現象,保證原酒的風味和特色不變,這也是始終困擾白酒界,亟需共同面對的技術難題。
就在研發團隊一籌莫展之際,恰逢1978年數學家華羅庚率領團隊來到四川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五糧液抓住契機,攻堅克難,利用優選法,完成了低度酒的實驗研究。實驗采用黃金分割法為基礎,在50°、30°之間優選出38°、35°兩個最佳度數。此后經反復實驗,終于成功研發出擁有五糧液主體風味特征的39°低度酒,開創了國內低度白酒規模化生產和銷售。
1978年,在長沙由輕工業部組織召開的“全國名優白酒會議”上,五糧液無私奉獻出低度白酒生產技術,為國內眾多知名酒業開啟低度酒研發奠定了技術基礎,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開辟了道路。
黨建領航,踐行綠色理念促高質量發展
紅色,始終是五糧液最亮的底色,黨和國家哪里有需要,五糧液便在哪里。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宜賓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五糧液肩負起作為中國白酒龍頭企業和特大型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奏響“二次創業”新征程進行曲。
“二次創業”新征程圍繞生態治理體系、產品結構、品牌價值、科技創新等領域大刀闊斧地展開。其中,在生態治理體系方面,五糧液努力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生態化發展標桿”,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017至2019年,連續被四川省環保廳評為“環境誠信企業”;2018年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2019年獲得“四川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園區、企業)”稱號;2020年,通過四川省2019年度第三批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等。
2021年,結合“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的目標,即2035年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會上提出“零碳五糧液”目標,表示五糧液將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指引,積極創建“零碳酒企”,爭做中國釀酒行業碳中和文化的先行者。
對于五糧液這樣有著數百年傳承的酒企來說,從西南一隅的一個小酒廠,逐步成長為享譽全球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離不開滲透在五糧液血液里的紅色基因。“黨建引領、風清氣正、共融發展”,五糧液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