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香港上市公司華潤啤酒發布公告,將通過供股籌集資金95億港元,部分用做收購由SABMiller Asia所持有的雪花啤酒49%股份,進而實現對雪花啤酒的全資控股。
收購涉商務部反壟斷調查
華潤啤酒方面表示,與借貸或發行債務證券不同,此次發行的供股股份將構成公司股本的一部分,并將成為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及增強公司的資產,為日后擴張所需融資提供更大靈活性。
對于此次收購,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認為符合華潤“致力于中國啤酒第一”的戰略,“徹底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公開統計顯示,華潤啤酒與南非米勒SAB Miller的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市場占有25%的市場份額,遠超第二位青島啤酒(18%)和全球最大啤酒企業百威英博(16%)。摩根大通發布報告稱,此次交易若在8月完成,雪花啤酒將有4個月的業績合并到上市公司華潤啤酒,可使公司2016財年凈利上升29%。
然而,市場優勢的鞏固也為華潤帶來了其他麻煩。華潤啤酒方面透露,商務部正對該收購進行反壟斷調查,公司對此樂觀,暫時未遇到障礙,但不知調查結果何時公布。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華潤啤酒全資收購雪花啤酒一事某種程度上被質疑涉嫌壟斷,但實際上,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此次收購應該并不違規。
國內啤酒或進入“雙雄”時代
數據顯示,近兩年國內啤酒市場表現欠佳,在國產啤酒產量下降的同時,進口啤酒市場占比大幅上升。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啤酒22.7264萬千升,同比增長了36.2%。
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侯孝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收購雪花啤酒進行行業整合感到樂觀。盡管預期今年下半年行業情況未必有太大好轉,但公司仍會繼續維持雪花啤酒優于同業平均水平的市場表現。
朱丹蓬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華潤全資收購雪花,將極大程度增加其未來在整個啤酒行業的話語權。未來華潤啤酒將實現對雪花啤酒進行獨立運作,甚至獨立上市,“這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有著積極意義。”
方剛也認為,此次收購將使國內啤酒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從之前的“3+3結構”,即內資的雪花、青島、燕京,加上外資的百威、SAB、嘉士伯,改變為“2+3結構”,即兩大巨頭雪花、百威,加上青島、燕京、嘉士伯等品牌,“中國啤酒業將進入雪花、百威雙雄爭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