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四川聯合酒類交易所(以下簡稱“酒交所”)“互聯網+訂單模式”研討會暨云南紫啤路演推介會上,主辦方酒交所公開表示,截至2016年6月,酒交所累計交易額已近千億元,2017年將實現交易量突破五千億元,其中“互聯網+訂單模式”將發揮極重要的作用。
研討會嘉賓云集
研討會上,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委員會會長馮遠,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會長陳吉福,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與規劃管理部總經理李寒松,中國金融國際總裁徐尚峰,招商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王俊國,四川省釀酒研究所所長吳亞東,四川聯合酒類交易所總裁張彥強等政府、酒類行業、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銀行及投資機構等金融企業以及相關各界領導及行業領袖秉承“立足現貨、促進現貨、服務現貨”的宗旨,對“互聯網+訂單模式”這一創新模式展開深度研討。
什么是“互聯網+訂單模式”
標準定義:以需求驅動生產,即利用交易平臺,通過訂單的集中交易精準聚集客戶需求,解決了由于信息不對稱、規模效應未達到以及流通過程中的信任危機,實現訂貨商的電商式訂貨、訂單交易與生產廠商智能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通俗理解:酒交所(交易平臺)將酒企(生產商)和大量的市場需求者撮合在一塊,酒企在整個模式中充當了一個供貨商的角色。酒企的商品只要能符合市場定位,并出具省級以上的檢驗機構的檢驗報告,經過酒交所認定并核實后,即可通過掛牌代理人向酒交所提出上市申請,由承銷商以認購的方式,采購商、貿易(經銷)商和投資者以申購的方式進行產品購買。所有的貨款通過酒交所托管銀行將全額支付給產品發行企業。
為什么推行“互聯網+訂單模式”
1.向電子化標準化交易轉變是大勢所趨
宋書玉指出,當前酒行業格局正處于變化之中,轉變是順勢而為,升級是發展的必須,智慧創造社會新生態產業的未來,做出轉變方式明智之舉;與此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金融業的發展,我國的商品貿易逐步向倉單化、電子化、互聯網化轉變,僅2015年一年通過線上成交商品即合約136.47萬億元。由此,國內的酒類交易流通加快從傳統的貿易流通渠道逐漸向電子化標準化交易轉變勢在必行。
2.順應供給側改革需求
馮遠系統分析大宗商品交易發展階段特點后指出,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主攻方向,旨在優化改善供給結構,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作為一種極為有效的供給端管理工具,可通過市場化手段對各類資源要素進行配置,而涵蓋了“投資交易平臺”與“現貨服務平臺”雙重維度的“互聯網+訂單模式”可助推大宗商品交易實現精準化。
3.夯實現貨交收、服務實體經濟
張彥強認為,為實現長遠健康地發展,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必須走服務產業鏈、服務行業客戶的路線,立足現貨,以促進交收為重點,為企業客戶做好交收服務,維護買賣雙方的利益。另一方面,作為現貨交易市場,培育活躍投資交易市場的同時,促進交收、服務現貨,構建期貨市場與實體企業的橋梁,這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需要走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因此,交收應作為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的第一要務,而“互聯網+訂單模式”正是酒交所夯實現貨交收、服務實體經濟邁出的堅實一步。
4.解決“銷不出去”和“回款難”
酒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表示,“互聯網+訂單模式”探索電子商務時代下互聯網訂單履行的新模式建設,在構建創新的需求搜索系統的同時,也為買賣雙方解決交易問題提供第三方安全支付機制。 由于將生產商和大量的市場需求者撮合在一塊,“互聯網+訂單模式”方便了商務交易,徹底解決了企業“產品銷不出去”和“回款難”的難題。 對于酒類生產企業而言。一方面通過電子交易系統,直接面向渠道終端,不僅大幅拓展了流通渠道,減少了流通費用,降低了銷售成本和采購成本,大大方便了實體企業的采購和交收,還為企業解決了庫存壓力、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充分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訂單”模式下完善的倉儲、物流、質檢、保險等配套服務體系,能夠幫助實體企業盤活產能與庫存。此外,該種模式還可有效促進產品市場的流轉,有利于發現價格與需求,指導實體企業生產,最終幫助實體生產企業以需求驅動生產,科學安排生產計劃,從而實現智能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對于購買者來說?梢允顾麄兏斓剡M行市場交易,更快地獲取批量;同時,由于生產商與市場通過交易所無縫銜接,沒有中間環節讓交易更加公開、透明,且交易市場價格將與產品價值趨近,具有更明顯的價格優勢,降低了其獲取成本;此外,交易所與產品商攜手打造了完善的倉儲、質檢、保險、物流等配套措施,所有商品都可以追本溯源,使需求者獲得放心、安全的交易產品;最后,通過第三方托管銀行也為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資金安全提供保障。 五、助推創新型酒企迅速成長
“互聯網+訂單模式”的首發產品紫啤的研發者盧一波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其加入該模式的緣由。
第一,創新型企業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作為有深厚藥企資歷的企業,云南紫啤啤酒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專利產品紫啤以全球罕有的“養生啤酒”作為自身定位,以品類創新的方式與其余酒類產品形成了鮮明的品牌定位。然而作為創新型企業,僅依靠自身實力難以在渠道創新方面形成自身的鮮明特色。如果作為“互聯網+訂單模式”的首發產品,實現渠道創新則會比較容易。
第二,大宗商品交易領域對專業要求特別高。酒交所作為國資發起設立的全國首家酒類交易所,擁有強大的國資及政府支持背景。尤其是近年來已經形成了核心產業集聚效應和完善的酒類配套產業集群,產業融合度高,創新能力強,有效提高了酒類產業鏈節點間的銜接,并以專業化方式實現了相關要素的聚集、分配、整合。簡而言之,酒交所因為專業所以值得信任。
第三,“互聯網+訂單模式”與企業現階段發展戰略匹配。紫啤啤酒在去年成都糖酒會上首度招商,并于同年6月正式大面積上市,到現在已經擁有了100多家代理商,覆蓋了全國20多個省份,實現了全國市場70%覆蓋。公司的下一步規劃師進一步完善渠道結構,“互聯網+訂單模式”正好可以作為現有渠道的有益補充。
第四,可規避與傳統啤酒大鱷的正面沖突。由于傳統啤酒大鱷的傳統渠道已經較為完善且根深蒂固,作為新近企業很難在傳統渠道領域與其交鋒,但也由于此傳統啤酒企業想創新渠道也受到了更多桎梏,所以“互聯網+訂單模式”這一嶄新模式將有助于如紫啤這類后起之秀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