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臺酒業作為其中被告之一,被要求連帶承擔廣告宣傳費及相關逾期利息,共計約525萬元。
“業績持續下滑,皇臺酒業急于轉變現狀,但其發展戰略又模糊多變,資金結構缺乏穩定性,這又造成資金短缺,管理混亂。”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這些情況造成外界對皇臺酒業缺乏信心,債務糾紛自然隨之而來。”
皇臺困局源于股權結構頻繁變動
皇臺酒業成立于1998年,當時有“南有茅臺,北有皇臺”的說法,2000年正式在深證交易所上市。
然而,這家老字號白酒企業自上市以來,其業績表現卻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公開資料顯示,皇臺酒業在短短15年的上市期間,先后3次連續兩年出現業績虧損,即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1190萬元和1.16億元;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5083萬元和5881萬元;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2930萬元和3929萬元。
“皇臺酒業一直以白酒、葡萄酒雙業并舉,但經營多年沒有明顯改觀,加上行業不景氣,近年來一直深陷虧損境地。”熟悉皇臺酒業的業內人士透露。
然而,在梁銘宣看來,皇臺酒業當下的困境以及由此引發的接二連三的債務訴訟根源則在頻繁變動的股權結構。
“外界難以看清,里面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因素。”梁銘宣說。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2月,皇臺酒業原控股股東鼎泰亨通與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厚豐投資受讓19.6%的股權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而這次股權轉讓上述皇臺酒業長達兩年半之久的訴訟埋下伏筆;逝_酒業年度報告也顯示,皇臺酒業為此也承擔了高額的訴訟成本。
2015年4月,皇臺酒業股權結構再次發生變化。皇臺酒業的控股股東厚豐投資的主要股東與新疆潤信通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至此皇臺酒業的控股股東間接變為潤信通。
目前,一場由潤信通實際主導的資產重組正在進行中。業內人士判斷,經此重組后,皇臺酒業的股權結構將再次發生變化。
“不過,此時中視智揚起訴皇臺酒業無疑給皇臺酒業重組路上又放了一塊絆腳石,這必將成為證監會批復皇臺酒業重組計劃的考慮因素之一。”上述業內人士稱。
在梁銘宣看來,皇臺酒業內部管理混亂、資金短缺,企業缺乏長期穩定的戰略目標,這使得皇臺酒業陷入內憂外患困局。
“此外,三公消費受限制后,高檔酒銷售受阻,高檔酒企開始將目光轉向中低檔酒市場,搶占了區域酒企生存空間;受行業大環境的影響,皇臺酒業主營業務白酒的發展受阻,影響了公司整體經營狀況。”梁銘宣說。
內憂外患困局持續
陷入內憂外患困局的同時,皇臺酒業在今年4月又因為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營收虧損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皇臺酒業”變更為“*ST皇臺”。
這也是皇臺酒業自上市以來第三次面臨退市風險警示。
“因白酒業步入了深度調整期,中高檔產品銷量急劇下滑,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近37%以上,致使公司2014年年度凈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虧損。”對于此次退市風險警示,皇臺酒業在年報中解釋。
"*ST’意味著如果上述3家企業不能夠在一年之內實現盈利扭虧,那么就需要退出A股市場,將會有暫停上市的可能。”一位證券行業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事實上,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15日皇臺酒業宣告停牌以來,至今就未曾復牌進行股票交易。
“皇臺酒業亟待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上述證券人士說。
然而,皇臺酒業2015年第一季度卻不甚樂觀。皇臺酒業季報顯示其第一季度同比虧損額度有所減少,但仍虧損了286萬元。
“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業整體回暖,但皇臺酒業的白酒業務仍出現虧損,公司業績表現令人擔憂。”梁銘宣說。
“皇臺酒業一次性償還鼎泰亨通3390萬元后,中視智揚又起訴要求皇臺酒業及其子公司與經銷商支付欠款500多萬元。雖然這對于上市企業而言并不是一個大數目,但對于此時的皇臺酒業而言,多少有‘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味。”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從市場表現上來看,5月,皇臺酒業注資的瀏陽河國際名酒城停產,且接連遭遇債務糾紛,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從業績上來看,皇臺酒業業績持續3年虧損,且虧損規模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皇臺酒業難以擺脫退市風險。”梁銘宣認為。
在梁銘宣看來,皇臺酒業當務之急應積極改善公司內部管理,理順管理機制,對產品的生產、銷售、市場進行統一規劃,避免打亂戰。“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提高其透明度,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緩解資金短缺;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并保持其穩定,避免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