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過半,行業的規;嘏厔莺蛷吞K姿態帶給所有企業的是更加積極的備戰準備,在關于酒業未來的全新規劃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白酒大省的崛起和振興。
無論是振興蘇酒、再造魯酒,還是復興豫酒、黔酒出山、做大浙酒等宏觀構想,政府都是不變的執旗者。白酒作為轄區內的重要產業形態,伴隨著酒企聯盟組建、產區融合發展、跨區域并購或重組等動作的頻頻上演,政府在這條競爭賽道上也可謂操心不已。
吹響沖鋒號,力促規模再上新臺階
據統計,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1198萬千升;完成銷售收入560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28億元。其中四川、山東、湖北、河南作為長期的產酒大省,貢獻了超過50%以上的營收,去年以來酒業三強所在省相繼出臺指導政策,力拼規模提升,并且來勢洶洶。
四川去年規模以上酒類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05.5億元,同比增長15.4%;利潤271.5億元,同比增長29.1%,增速均為近5年新高,這些數據為行業回暖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去年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2020年四川省規模以上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500億元,進一步穩固酒業大省的地位。
今年開始,“魯酒振興計劃”再度縈繞耳邊。在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于加快培育白酒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培植2家主營收入過百億元的全國白酒領袖品牌,培植5家企業主營收入過30億元全國白酒知名品牌,培植20家企業主營收入過5億元全國白酒區域品牌的設想被提出,省域龍頭景芝、花冠、國井等品牌迎來新機遇。
去年10月,另一白酒產銷大省河南也高調亮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旨在全面提升豫酒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到2020年,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3―5家年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優勢企業。
這一過程中,政府通過聚焦骨干企業,重點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如江蘇政府20年前發布《關于“振興蘇酒”的意見》后,洋河、今世緣的崛起成功帶動蘇酒復興,重回酒業大省。近年來蘇酒主營收入近59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4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洋河便貢獻了三分之一份額。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本站)
兼并重組+改制,或是振興敲門磚?
各白酒強省在相關政策中,往往將重點酒企以資產、品牌為紐帶,實施兼并、收購和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作為增量擴容的重點,近年來行業出現眾多跨區域并購重組案例,背后自然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
河南政府就明確提出,鼓勵省內企業間戰略重組,通過聯合、重組、收購、轉讓等多種形式,實現產業資源整合,并鼓勵實施產權重組,推進企業混改。仰韶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衛凱表示,企業要主動謀劃,努力推進白酒企業整合轉型,同時政府要積極主動幫助企業解決整合重組與轉型中的難題,目前仰韶酒業憑借陶香品類實施精準占位,并購重組有序推進中。
“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和改制上市,提高產業聚集度”同樣也是山東省白酒產業扶持計劃的重要內容。不僅鼓勵支持兼并、收購省內外白酒企業,積極引進具有品牌、資金、管理和市場優勢的省外知名企業,同時支持規模白酒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在這一過程中,河南政府將落實國家、省對白酒企業兼并重組、公司制改制的稅費、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
在貴州,仁懷政府提出打造1個千億元企業引領、3個100億元企業支撐、10個10億元企業帶動、40個1億元企業跟進的白酒工業骨干集群的新規劃,其關鍵實現路徑便是“擇優扶持一批、改制重組一批、申報上市一批、做大做強一批。”
就在不久前,川酒重鎮瀘州市審議通過了《瀘州市千億白酒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鼓勵轄區酒企推進上市工作,并牽頭進行產區內的資源整合和重組。而在2016年,在四川省政府的關注下,沱牌舍得酒業成功完成混改,成為中國白酒圈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被稱為“行業混改第一案”,加上通過戰略資本引入而重新煥發生機的水井坊,無疑都是四川政府立足酒業,打造白酒強省基本方針下的優秀案例。
重視行業“鯰魚效應”,骨干先行成政策標配
管理學上的鯰魚效應對白酒的振興不無借鑒作用,群龍無首難以成器!翻看川酒、黔酒、徽酒、蘇酒的發展,都離不開一線骨干企業的支撐。
四川政府在《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四川支持白酒“六朵金花”抱團發展,擴大提升品牌影響力,帶動二三線品牌企業整體發力,擴大“川酒”品牌美譽度、知名度。特別是2001年“中國白酒金三角計劃”提出后,在龍頭品牌的發力下,還帶動了一批原酒企業、生產配套企業的發展,加強了川酒的綜合競爭力。
早在2011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用5到10年時間,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國酒文化之都,實現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貴州白酒看仁懷”的“一看三打造”戰略目標,如今這一規劃已經逐步實現。核心產區+骨干企業的率先突進功不可沒,“領頭羊”茅臺集團充分發揮“發動機”功用,在茅臺實現新跨越后,仁懷產區又涌現出國臺、金沙等第二軍團代表品牌。
豫酒未來要發揮仰韶、杜康、張弓、宋河、賒店、寶豐等“六朵金花”的帶動作用,在政府主導下,共同提升豫酒品質、開拓市場,在去年發布的“轉型發展行動計劃”中,采取集合資源、集成技術、集中力量的舉措,著力培育1―2個在全國有市場影響力的豫酒領軍品牌,打造豫酒核心品牌和超級單品是河南白酒品牌重塑的關鍵。
2017年以來,豫酒金花們動作頻頻,仰韶酒業并購重組有序推進;宋河酒業調整產品體系;中國低度白酒代表張弓酒目前正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積極實施改制;賒店酒圍2018年聚焦于上市目標……這些領軍品牌的活躍,為河南白酒的振興傳遞出積極訊號。
重賞之下出勇夫:特別獎勵、專項基金、財稅支持多管齊下
對于白酒大省來說,區域內白酒企業的發展狀況能對地方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它們不僅僅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作為傳統產業的白酒業是勞動力安置的重要渠道。一般來說,政府均在各項政策中強調了在財政支持和專項資金的設立,甚至企業外出參展也能獲得一定的補貼,這種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務,正在成為多地政府的建設目標。
《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了財稅支持力度。從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單列安排豫酒發展資金5000萬元,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等。統籌利用金融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對發行企業債券等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融資的豫酒企業,按照比例給予補貼。這一點在山東省的“魯酒振興”計劃中也有體現,比如山東會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且已被正式受理或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補助。
另外,為形成內部的競爭機制和評優體系,河南政府將組織開展豫酒“五朵金花”“五大好酒(大單品)”“五大酒商”評選活動,每年按規模、效益、稅收和投入等指標進行排名,對升級晉位明顯的給予獎勵。
據悉,政府還會引導企業積極申報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華老字號稱號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等。例如河南就會對新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國家質量標桿、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的,省財政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
在四川,地方政府也不止是進行戰略規劃,往往也提供實際的資金支持,例如《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透露,加大財政資金、統籌用好省級工業發展資金,支持省內白酒生產企業兼并重組,按照企業兼并重組所支付金額的10%、總額不高于1000萬元的標準進行獎勵。
并且在行業深度調整期內遭受重創的白酒產業也得到了所在地政府的各項資金支持。據了解,瀘州市政府就曾對因國家“禁酒令”、酒駕入刑等因素帶來的市場波動進行政策性調節,在稅收上給予轄區企業,特別是原酒生產企業以支持。
競合環境下,用抱團撐起振興大旗
在政府多項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下,區域內白酒企業的參與熱情也日漸高漲。同時基于各省區市場白酒產品風格的個性化和品類特色,逐步產生了在政府支持下抱團求發展的新趨勢。
今年以來,類似山東省白酒品牌培育發展聯盟,四川原酒產業聯盟等組織的成立,延續了當前白酒行業中的“抱團”趨勢。而對于河南、山東、安徽等長期處于“群雄割據”狀態的市場來說,形成區域核心品牌與各梯級品牌共同發展的局面,將有利于市場抵御外來名酒品牌的入侵,通過合理利用政企聯合的發展環境,構建產區壁壘。
在最新的魯酒振興計劃中,“發揮山東省現有‘一低一降一特’優勢,重點發展低度濃香白酒,支持降度醬香、芝麻香白酒發展,支持企業抱團發展,一二三線品牌整體發力是重要內容”,并提出“好品山東有好酒”的省區白酒故事。而在河南的酒業提振規劃中,則提出了“充分發掘豫酒價值,對豫酒品牌、產品、文化等統一策劃創意,打造豫酒集體品牌”的統領性方針。
另外,從省政府到各地市縣,政策+產區+品類的綜合發展模式得到豐富化發展,仁懷、瀘州、宜賓、汾陽、宿遷等地市已經開始形成政府牽頭,區域品牌集體造勢下的品牌傳播和市場拓展行動,如今許多大型活動的開展,都是政府攜手轄區企業組團參與,在保持品牌獨立風格的基礎上形成步調一致的傳播態勢。
當年轟轟烈烈的貴州白酒“一看三打造”規劃業已初步完成,茅臺順勢沖出白酒核心競爭圈一騎絕塵,如今擺在貴州及仁懷政府面前的,是進一步做強產區影響力,形成轄區內各品牌間的梯級發展格局。為此,仁懷出臺了全國首個酒類團體標準《醬香酒地方標準體系》,編制了《醬香型年份酒認證體系》等規范。
在這基礎上,仁懷以醬香型白酒生產和白酒配套產業為主導,以茅臺鎮、仁懷名酒工業園區為主戰場,按照“一區三園”布局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和白酒特色工業旅游區。目前,入園企業達185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148家,白酒配套及非酒類企業37家。
“政府鋪路,企業前行”看似順勢而為,但在各項政策的執行和制定中也要充分符合區域實情。特別對于地方的納稅和就業大戶,地方政府對酒企的關心與呵護不足為奇,享受某些優惠政策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地方政府給予酒企扶持政策時,要避免“大包大攬”,而企業不要妄想“等靠要”,一切從自我做大做強著眼,才有可能推動區域白酒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