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這是中國酒商一年最幸福的日子。適逢“中秋”、“國慶”兩大佳節,宴請、聚會、訪友、婚宴、家人團聚……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可以聚在這兩個月,酒商們出貨量大增、價格上漲、利潤提升、客情拉近,從各個維度、各項指標來看,幾乎都處上升趨勢,這是行業對“金九銀十”的一個基本判斷。
那么,在這中國酒業最旺的兩個月內,在一線市場打拼,與終端與消費者直接接觸、溝通的酒商們到底在做些什么?他們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狀態呢?在中國酒類流通領域,一些微小的細節便可以反映出市場真實的狀況。
因此,在今年最火的中秋、國慶旺季來臨之際,酒業家團隊分別選取了數十名東南西北中不同地域的酒商進行了抽樣調研,他們涵蓋名酒經銷商、地產酒經銷商、名酒總經銷商運營商、分銷商、終端店等群體,帶來了一線酒商的旺季市場觀察。
華東陳均:缺貨、缺貨、缺貨,產品總是不夠賣,發愁
“缺貨、缺貨、缺貨,貨總是不夠賣,這段時間距離中秋、國慶還有一點時間,本可以再出一批貨,增加一些銷售和利潤,但沒貨賣是個煩心事。”浙江德道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均是茅臺酒的經銷商,他的公司還是長城葡萄酒金色沙地的全國總運營商,年銷售額在2億元左右。
他告訴酒業家記者,進入2017年后,茅臺酒的銷量很旺盛,一直處于缺貨狀態,到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被分銷商搶完了,他至今還欠著部分客戶的貨。而他的長城葡萄酒金色沙地葡萄酒8月以來也有著不錯的銷售勢頭,近期也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饑餓感很強,生產和物流跟不上,我現在每天最重要的事不是賣貨,而是協調,沒有辦法。”
與浙江陳總同樣犯愁的還有安徽的王總,他是五糧液、茅臺等名酒在安徽市場的經銷商,記者前幾日到合肥出差時前去拜訪了他,中午與幾名熟識的酒商聚餐時,有酒商調侃他時指出:“這個時候只有王總最清閑,他這個年齡就把生意做到這份上,我們很是佩服。”
正如這名酒商所說的那樣,王總也是個產品不愁賣的老板,他所代理的五糧液一直處于斷貨狀態。中秋未到,他的公司已經連續提交了3次計劃外的補貨申請,2000多萬元的補貨款均是按五糧液819元/瓶的計劃外價格執行,但依然是貨未進倉便被客戶瓜分完畢。因此,他才被稱之為合肥中秋旺季“最閑酒老板”。
而六安的潘總、常州的王總、德州的楊總此時都在為缺貨的事奔走,調貨補缺成為這些名酒經銷商當前的頭等大事。
北京焦玉博:平均增量15%以上,累并快樂著!
“累并快樂著,這是我們的員工在近期的切身感受。我簡單統計了一下,進入9月以后,我們公司名酒銷量整體平均上升了15%以上,地產酒也有10%以上的增長。從訂單和分銷客戶的情況來看,9月、10月這兩個月總體銷量預計在4000多萬,整體同比上漲在15%以上,占公司年銷售額的10%左右。”北京玉帛酒業集團董事長焦玉博在調研中向酒業家記者講述了他們公司在旺季來臨時的運營情況及部分數據。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酒類行業確實已經回暖,雖然不是全行業的全面回暖,但是以名酒為代表的大中型品牌逐漸找回了市場。“與前幾年的旺季不旺相比,今年我們幸福多了,批發價和零售價都有一定的提升,提升幅度為15%左右,這說明今年的毛利還將持續上漲。”焦總表示。
從數據角度分析,焦總的玉帛酒業集團對于這個旺季的依賴性遠沒有其他酒商強,這與他的經驗方式和經營能力有關。從焦總提供的9、10兩個月的銷售4000多萬、只占他公司年銷售額的10%來計算,玉帛酒業集團的年整體銷售約4個多億,且分布較為均勻。而酒類流通領域的商貿公司對旺季的依賴性非常強,據酒業家記者近幾年的旺季調研數據來看,超7成的商貿企業在中秋、國慶旺季的銷量都占全年銷售的35%以上,甚至有的高達45%—55%,這說明像焦總這樣的酒商在酒商群體重的占比是比較低的,中國酒類流通領域的酒商大多數都患有“旺季依賴癥”。
“中秋臨近,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時候,全公司員工都指望著這兩個月吃飯,只有這段時間的銷量和利潤上來了,剩下的時間才能過好日子。”相對于北京焦總較為平衡的業績分布,滄州的趙總在這個中秋就坐不住了,他代理的是當地的地產酒,雖然銷售形勢總體不錯,但淡旺季的業績分布太過明顯。
趙總反映,今年前8個月,除端午節出現了一波出貨小高峰外,今年整個上半年的市場都顯得較為平淡。因此9、10兩個月對他而言顯得格外重要。這個月他基本上都耗在市場上,整天拉貨、送貨、送發票、送慰問品,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這個月屁股就沒沾下辦公室的凳子”,而他的業務員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業務員一個中秋就賣掉了他全年一半的貨”,這正印證了酒水行業那句“淡季做市場,旺季做銷量”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