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國食品土畜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公布了2019年1-7月份酒類進口酒數據,數據顯示,1-7月份,葡萄酒總計進口量3.7億升,同比下降12.06%,進口額總計14.8億美元,同比下降16.47%。
1、逐漸走出徘徊期,單月首次實現量額雙升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9年1-7月份,進口量總體穩定,1-5月呈現下降態勢,6、7月實現止跌回升,從7月份數據來看,進口量較6月份有小幅增長。進口額方面,1-6月進口額整體也是呈現下降態勢,而7月份實現了個位數增長?傮w來看,7月份,進口量和進口額均實現小幅增長,這也是2019年單月首次實現量額雙升。有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受下半年預期旺季的影響,進口商加大了進貨量。
2、澳大利亞、智利兩國市場份額超半數,法國降幅進一步擴大
1-7月,除個別情況外,葡萄酒各主要進口來源地整體在低位運行,但降幅普遍趨緩。
澳大利亞依舊穩坐頭把交椅,累計進口額實現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止跌回升,這與其均價上漲及進口量降速放緩有關。進口量8901萬升,同比降幅繼續收窄;進口額51871.63萬美元,同比增長8.37%。智利酒實現逆市上揚,量額增幅略有回落,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位列第一位和第三位。在前五大葡萄酒進口來源國中,智利是唯一實現量額雙增的國家。
在調查中,很多經銷商都表示,目前澳洲和智利酒在市場上表現還是不錯,口感也比較適合中國人飲用,再加上零關稅等政策優勢,促使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從進口數據來看,兩個國家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了50%以上。
法國位居我國葡萄酒進口來源國的第二位,但進口量和進口額均有超兩成的降幅,市場占比也下滑到了28.23%。這從今年中秋的情況也能反映出來,廈門悠邁進出口有限公司的洪曉歆就說到,目前法國酒在市場上仍占有很大的份額,但是與往年相比,今年法國酒有一定下滑,相反,澳洲酒今年表現的比較好。
3、葡萄酒行業正在經歷盤整期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進口酒就進入了一個調整期。在酒類資深營銷專家田卓鵬看來,目前葡萄酒行業正在經歷一個盤整期,這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整個大環境還是受貿易戰的影響,整個宏觀環境對行業產生發展產生了影響。其次,在2018年之前,進口葡萄酒一直處于一個高速增長時期,進入葡萄酒行業的人也很多,造成行業積壓了很多貨,目前整個行業在一個去庫存的階段。第三,很多進口酒商都是利用資源來做貿易,沒有很好地做市場,導致產品動銷緩慢,進口商不活躍,從而很多企業破產,退出市場。據食土商會之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進口商的總數已經從6411家減少到4175多家,減少了約三成半。這也進一步反映了市場正在經歷一個洗牌調整期。
4、“野蠻生長時代”已成過去式,未來將是“深耕時代”
數據下滑已經成為事實,但針對下半年即將到來的旺季,經銷商們應該怎么來做呢?在田卓鵬看來,旺季市場除了常規活動,例如備貨,增加與消費者的溝通,促進產品動銷之外,葡萄酒企業更多的是需要做出戰略性的調整。
首先,由貿易商轉為品牌運營商。目前的市場已經呈現出一個現實:單純靠貿易已經不能把握市場,而葡萄酒市場未來一定是一個精品化、品牌化的市場,企業需要從之前的單純貿易商轉變為做市場的品牌運營商。
其次,做好兩個聚焦。第一,品牌聚焦。目前葡萄酒行業能形成行業引領的品牌還相對較少,品牌引領力較弱,而這對企業來說,就要從之前的多品牌聚焦到大單品、大品牌上來。第二,市場聚焦。企業要從之前的遍地開花的布局中聚焦到核心市場上,集中優勢資源,培育核心市場。
第三,深耕渠道,做市場。葡萄酒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未來將是“深耕時代”,葡萄酒企業需要更多的向白酒企業學習,深耕市場,建立自己完善的渠道,做渠道的深耕化建設。
雖然行業目前正在經歷調整期,但從長遠來看,葡萄酒市場的未來一定是增長的,就像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談到的,“中國葡萄酒市場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葡萄酒市場會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