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9月9日舉行的第二屆貴州十大名酒頒獎暨首屆貴州酒業大師頒獎典禮,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至今仍然很激動。
9月26日,張春新回憶說,當時自己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裝和領帶,然后昂首闊步,登上了領獎臺。“在大家的眼里,貴州名酒稱號是一個至高殊榮。但在酒企心中,那是對我們多年堅守和拼搏的認可,更是賦予我們發揚光大貴州白酒的使命和擔當。”
古有“黔人善釀”,今有黔酒引領市場潮流。
近年來,在全國白酒行業政策較大調整、消費市場變化加速的磨礪時期,貴州名優白酒搏擊巨浪、逆風飛翔,歷經陣痛與轉型,方才成長為業界矚目的“貴州白酒軍團”。
幾組數據和報告,有力佐證貴州名酒的行業地位:
1至8月,全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7億元,其中茅臺占56.3%;
貴州共獲茅臺、金沙、國臺、珍酒等14枚中國馳名商標,茅臺、董酒、鴨溪、賴永初獲“中華老字號”。
貴州白酒品牌潛力好于全國平均水平,超高端白酒品牌有茅臺引領,中高端品牌有習酒、國臺、金沙、董酒、珍酒等為代表十大名酒品牌支撐,在市場占據一定優勢。
2015年貴州白酒以全國3.3%的產量,利潤總額、稅金總額、銷售收入分別排全國第1、第2、第3位,其中茅臺和十大名酒的貢獻占據絕大部分“江山”。
不凡業績,來源于肩負行業希望而保持的創新力量——
曾經深陷市場低迷漩渦中的茅臺也彷徨過:“市場在哪里?”、“市場在哪里?”
一聲聲急切的追問中,茅臺領悟,一個真正意義的自主民族品牌,唯有自我革新,才能贏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從“坐商”到“行商”,轉變營銷戰略;
從“單品獨大”到“1+N組合”,調整產品結構;
從“名酒”到“民酒”,改變市場理念。
不負眾望,茅臺從市場逆境中最早脫困,最早得益。
時至今日,貴州茅臺已是不折不扣的“巨無霸”企業:股票市值3160.97億元,茅臺集團資產總額突破千億大關;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超過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躋身國際釀造業的第一陣列;
茅臺的品牌估值,頻頻亮相全球品牌價值500強陣營,與可口可樂、帝亞吉歐等飲料大牌比肩。
不凡業績,來源于保留行業精粹而沉淀的傳承力量——
擁有64年釀造歷史的老品牌習酒,有一個始終恪守的質量鐵律:“貯足老酒,不賣新酒”。
鐵律又是底氣。秉承中國傳統白酒的技藝精華,加之所處不可復制的環境、氣候、水質等資源優勢,使得習酒的釀造技術和產品質量一直是行業領先水平。
目前習酒每年2萬噸固定產量的生產基地,像一枚“定海神針”,使得茅臺集團習酒公司總經理鐘方達氣定神閑:“過去一年來,我們主要做兩件事,一是保證讓酒的品質越來越好,二是保證讓消費者品嘗到好酒。結果,今年習酒銷售額同比增長20%。
但傳承,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更要發揚光大。
正如張春新所言:“既尊重傳統,又要敢于打破傳統,才能破解傳統技藝中的‘密碼’。”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國臺酒嘗試由傳統的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工業。
傳承煥發生機,2015年,國臺品牌價值67.42億元,至2016年攀升到74.36億元。
不凡業績,來源于引領行業風向而迸發的轉型力量——
“未來,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走向產業轉型升級。”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董兵認為,在本土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貴州白酒品牌走出去勢在必行。
通過創新營銷模式,擁抱新酒商,金沙酒迅速實現產品的全國覆蓋,以黑馬的姿態迅猛地跨進了十億元俱樂部。
貴州董酒發起一系列變革計劃。“是時候創新了。”公司總裁劉智濤認為,徹底轉變品牌思維,才能把“瓶頸”翻牌,變為機遇。
“董酒過去的發展策略是廠家思維,自己先想出概念,然后把認為好的產品推向消費者。”但市場變化了,繼續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條。所以董酒跟著變,變成消費者思維,通過與消費者互動、請消費者體驗,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安排生產。
在名優白酒的帶領下,貴州白酒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鏈條愈加豐富完善。2015年,以茅臺為引領的高端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62.3%,穩坐行業頭把交椅;以習酒、金沙、國臺等為重點的中檔產品占比為22.3%,成為重要支撐;其他中小白酒企業低端產品占比為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