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華夏酒報》記者電話采訪了河南的鄭州、洛陽、南陽、焦作、商丘、信陽和駐馬店的葡萄酒經銷商,根據他們給出的數據綜合分析,今年二季度至今,國產葡萄酒的動銷率好于進口葡萄酒,張裕、長城銷量好于其他品牌。有經銷商認為,國產品牌上量,除去國外疫情的因素外,一定程度還與國產葡萄酒品質提升有關,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改變。
就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股民程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對于國內葡萄酒應保持樂觀的投資心態,綜合近3年的數據分析,葡萄酒板塊增速雖然遠遠不及白酒板塊,但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長期來看,國內葡萄酒將呈現出緩慢持續增長態勢。
01、進口不敵國產
從2018年開始,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就進入到盤整期,連續兩年進口數據出現下滑,今年的疫情又加速了這一下滑進程。其中,上半年全國葡萄酒進口量2.1億升,進口額8.3億美元,累計量額降幅維持在3成以上,在酒類進口總額中占比下滑至49%。
作為專業從事進口國際知名原產地葡萄酒銷售的電商企業,紅酒世界(834528)近日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營業收入3.27億元,同比減少18.4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5億元,上年同期-0.13億元,虧損增長;基本每股收益-0.1949元,上年同期-0.1727元。從報告中不難看出,紅酒世界的日子更加難過了。
湖南岳陽經營國外葡萄酒品牌的宋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今年1月春節前,他經營的進口葡萄酒銷量相對穩定,客戶多是春節消費。從疫情初期至今,銷量同比減少46%。如今,庫存壓力很大,中秋國慶雙節臨近,宋先生采取多項營銷策略,清庫存、減壓力。
在西安未央區經營煙酒商超的路先生同樣遇到葡萄酒滯銷的現象,但他并不是進口酒的運營商,相對來說壓力不是太大。路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他是張裕、長城、香格里拉幾個品牌的運營商,疫情期間確實有壓力,但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國產葡萄酒品牌率先動銷,庫存壓力減小,雙節在一定程度上是葡萄酒動銷的絕佳機遇。如今,動銷率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02、產業短板依舊
進口葡萄酒產業出現下滑趨勢,國內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
近日,張裕A(000869)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張裕A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016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5.2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070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9.12%。值得慶幸的是,報告期內其國外業務收入2.18億元,僅比上年同期減少4.18%,而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10%。對于張裕之外的幾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來說,并沒有額外的驚喜,有的只是無盡的無奈和迷茫。
《華夏酒報》記者從怡園酒莊中期報告中看到,怡園酒業在二季度明顯好于一季度:不僅銷售下降的幅度同比有所收窄,由第一季度的46.0%降至第二季度的23.8%,毛利的下降幅度也從第一季度的27.7%降至第二季度的4.7%。這是市場向好的一種表現。
而對于近期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展開的反傾銷調查,知趣咨詢總經理、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認為,這在短期內對國產葡萄酒有一定利好。國內葡萄酒具有一定的主場優勢,但這并不能保證國產葡萄酒進入爆發期。國內葡萄酒發展滯后的原因絕不僅僅在于國外葡萄酒的競爭,與自身的整體思維有直接關系。
在亮劍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恩坤看來,葡萄酒是舶來品,在國外從個人飲用、家庭飲用到社交,有全場景化的消費基礎。而在國內非常認品牌,因為國內消費葡萄酒主要是社交。判斷產品好壞的依據就是品牌,因此國內消費者就認張裕和長城幾個少數品牌。國外葡萄酒當時在國內流行,是B端熱C端跟風,并沒有形成固定的場景。因此,遇到消費萎縮的疫情環境,整個葡萄酒行業都在下滑,與國產和國外并沒有太大關系,但與場景消費很大關聯。
蔡學飛認為,國內葡萄酒這幾年發展得不好,有很多原因,當然外部原因主要是國外葡萄酒這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速,對國內葡萄酒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實際上很多因素是內因,諸如國內的葡萄酒企業長期以來采取低價策略,采取大批發模式,依靠傳統渠道,很少做品牌教育和產品升級工作,也很少做品質。消費者的品質、口感教育確實直接導致國內品牌低端化特別嚴重,在國外葡萄酒大舉進入時,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消費人群和品質概念等方面,國產葡萄酒都不占優勢。
03、逆襲能持續多久?
中國葡萄酒未來的發展不是緊盯自身的優勢,而是要在最短的時期內補齊自己的短板。
7月31日,張裕全球數字化營銷中心暨北外灘葡萄酒文化博物館成立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辦。對于葡萄酒企業而言,這是一次巨額投入。
在張裕股份總經理孫健看來,張裕在上海北外灘設立了張裕全球數字化營銷中心希望立足于上海,以數字化手段提升企業面向消費者的互動體驗營銷能力,為中國葡萄酒培養更多優質的粉絲群體,把中國葡萄酒蛋糕做大。
未來,張裕要清晰劃分戰略品牌、重點品牌、合作品牌和獨立品牌,圍繞“生活品位+健康概念+消費引導”制定營銷方案,根據品牌定位匹配市場資源,做好品牌建設和新產品市場培育,更好地發揮不同品牌對產品銷售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只有這樣,才不懼怕任何的競爭。”孫健說。
無獨有偶。8月19日,天明民權葡萄酒牽手河南日報社組織推出的“品質生活,從一杯葡萄酒開始”為主題的“大師有約,尊享民權”2020葡萄酒知識大講堂活動啟動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天明民權葡萄酒下一步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走進民權、商丘、鄭州等歷史名城,以及省內重點大型企業集團,舉辦公益講座,普及葡萄酒知識,傳播葡萄酒文化,助力豫酒轉型發展。”天明民權葡萄酒董事長馬丹說。
蔡學飛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對于國內葡萄酒短期內逆襲趨勢,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中國當代葡萄酒文化實際上是舶來品。國外的高端葡萄酒以酒莊文化來教育消費者,他們進入中國市場就是直接切入一些海歸、精英的小眾社群來做,在酒莊品質教育、包括品酒師的考級相關的推廣已經非常成熟。國產葡萄酒短期內還是要做好基礎工作,在品質升級、消費者教育上多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