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貴陽召開的第五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全球酒業發展峰會上,專家認為,高端白酒消費價格和規模近兩年來下行明顯,酒類行業正在逐步進入理性發展軌道,無論生產還是流通型的酒類企業,需加快兼并重組、資源優化配置進程,以適應新常態。
“茅臺酒從最高2000多元一瓶降到現在1000元左右,拉菲葡萄酒從過去曾經消費7萬元一瓶,現在根據拉菲的廣告宣傳,實際上售價不足300元一瓶。” 國務院原參事、中國白酒企業協會名譽會長任玉嶺說,三公消費減少,高檔酒價格和銷量明顯下滑,現在的白酒行業正進入穩定、理性的新常態。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白酒產業曾經歷超常發展時期,2005年的745億元營業額發展到2010年的2661億元的銷售額,五年間增長超過1.5倍,白酒行業景氣繁榮的超常規發展背后,潛藏著三公消費、畸形消費等不合理因素,并不利于酒類行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專家認為,高檔酒價格下滑,名酒變“民酒”是好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依然存在,高消費的泡沫擠出去后更利于整體行業理性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說,中國酒業的發展和希望在于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他建議,釀酒行業的傳統技藝和現代化的新技術應結合起來,酒類營銷的一些傳統模式和現代化線上線下相結合,提升營銷效率,走向品牌化、特色化,才能促進白酒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