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后的第一個端午旺季,有媒體對白酒市場展開調研發現當前酒類流通渠道兩極分化明顯,茅臺為代表的名酒商享受到了市場紅利,呈現出了量價齊升的良好狀態,地產品牌及其他非名酒(包括部分進口酒商)大部分處于下滑狀態。
報道稱,據統計,白酒動銷與去年相比繼續處于下滑趨勢,且已有多人已經處于生死存亡邊緣。調研數據顯示,9%的酒商表示自己的銷量有所增長或略有增長,均為茅臺、五糧液的渠道商。
浙江溫州經銷商謝某在報道中介紹:“溫州市場,茅臺的銷售比較好,其他的酒動銷比較困難。”依托手里的茅臺等名酒資源,謝某公司銷售已經恢復到去年端午的水平。
報道指出,根據調研數據,茅臺為代表的部分名酒商還是享受到了市場紅利,呈現出了量價齊升的良好狀態。但是80%沒有名酒配額的底層中小酒商依然在負重前行。
報道中,西安經銷商陳某對于這個端午旺季直言沒抱什么希望:“盼望已久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到來,年初專家們預測端午節將迎來第一個報復性消費旺季,現在看來,更多的還是為我們打氣的成分,鼓勵我們堅持到底吧。”
成都酒商曾某在報道中稱,“消費者向新興渠道轉移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我們阻擋不了這種趨勢。因為,選擇的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傳統酒商的轉型勢在必行,不轉型就無法跟上時代的形勢和消費者的需求。”
報道指出,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名酒與非名酒在旺季出現的分化,實際上對應的是消費人群內部所產生的變化。
他指出,與白酒各價位段向對應,消費者實際上也是分層的。300元以上的次高端、高端的消費人群,由于經濟基礎要遠好于中高端、中低端和低端的消費者,其品牌忠誠度、購買力都要遠高于低價位段的消費人群,這也是兩個群體在端午旺季表現截然相反的原因之一。
報道稱,今年下半年的淡季,包括中秋、國慶期間各品牌的搶倉戰,將比往年更加激烈,力度也會更大。
報道引用白酒營銷專家、卓鵬戰略創始人田卓鵬的觀點:白酒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進入高集中時代,向千億企業、百億品牌集中,并不是簡單的向名酒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