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間,五糧液的大經銷商銀基集團發布了最新財年年報,截至2017年3月31日,銀基集團實現營收14.99億港元,較去年增加約19%。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銀基集團年度利潤約為615萬港元,去年同期該數字約為1.3億港元。
營業收入大幅增加,但凈利潤卻下跌,銀基集團給出的原因是轉型造成的成本增加。財報顯示,受益于兩年前產品結構調整及行銷模式轉變帶來的銷售覆蓋范圍的增大,銀基集團在國內市場銷售大幅增長;但由于搭建B2B平臺的費用較大,成本的增長對銀基集團的凈利潤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據了解,銀基集團自2016年5月起,著手改變白酒行業延續多年的分銷模式,開始推行B2B模式,向白酒銷售終端的煙酒店直接供貨。截至2017年3月31日,銀基集團在全國超過260座城市啟動了B2B模式,共有約13萬家煙酒店注冊成為銀基集團的會員。
銀基集團表示,在已經啟動B2B平臺運作的城市,不會再產生類似的費用。白酒行業分析專家蔡學飛指出,B2B平臺搭建的支出其實并不是一次性投入,后期維護、運營包括流量的擴增,仍需要大量費用支出,同時B2B平臺的搭建成功也不意味著未來能迅速提高銀基的利潤率。
蔡學飛同時表示,除了B2B平臺搭建導致的成本大幅增加之外,銀基集團利潤大幅下降還是因為經銷環境的改變。廠家走向扁平化,進行區域深耕、取消總代、下沉縣級鄉鎮市場等,這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打破原有的超級大商利益壟斷,激發市場活力,因此造成了以銀基為代表的超級大商的發展瓶頸。
事實上,擁有的高端白酒獨家經銷權讓銀基集團此前忽略了自身的發展短板。公開資料顯示,銀基集團自2014年10月取得的8款茅臺獨家總經銷產品中,53度400毫升、1300毫升裝飛天茅臺,43度400毫升、1300毫升裝飛天茅臺于2015年起陸續上市,其余4款茅臺產品尚未上市。據銀基集團最新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五糧液與茅臺產品在銀基集團銷售中占比仍超過90%。
銀基集團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自身營銷體系薄弱、團隊穩定性差等問題,集團業績曾因此遭受重創。據財報顯示,銀基集團2013、2014財年虧損分別達到11.34億港元、7.88億港元,2015年,銀基集團仍呈虧損狀態。
對于銀基集團轉型B2B模式,蔡學飛分析認為,銀基集團作為超級大商,擁有五糧液、茅臺全國銷售權,利益的獲取主要通過具有排他性的資源壟斷實現,有上游廠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現在由于酒類產品渠道發生變革,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包括碎片化市場的形成,導致傳統分銷模式的效率降低,加之互聯網平臺導致傳統層級分銷模式價格管控難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