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中國品牌不強的局面沒有改變,在眾多產業中仍在全球產業鏈的下游徘徊。為了提振“中國造”雄風,挺起“中國造”脊梁,品牌戰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繼2016年下半年,央視啟動“國家品牌計劃”,吸引了包括茅臺、洋河、牛欄山、稻花香、古井貢、勁牌、郎酒等名酒企業在內的中國品牌,在電視屏幕上培養和塑造了一批國家品牌之后,6月24日,新華通訊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正式在京啟動。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專職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謝經榮,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等重量級嘉賓到會祝賀,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等酒類行業高管應邀出席了啟動儀式。
《中國酒業》(ID:zg91zz)記者了解到,“民族品牌傳播工程”是新華社推出的服務民族品牌企業的系統工程。通過21種報刊、新華網和客戶端等網絡媒體集群、為民族品牌辟出專門版面、頁面和時段,高密度、立體化傳播優秀民族品牌。同時下屬機構形成專業優勢互補的聯合體,為入選的民族品牌企業提供智庫咨詢、市場信息、品牌拓展和一帶一路項目對接等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有品牌營銷專家表示,品質意識的缺失是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粗不而精的軟肋,不利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新一輪洗牌競爭;赝陣睡倱屓毡抉R桶蓋等事件,打價格戰這種老路子顯然已經失效。 中國需要重塑國家品牌價值,中國應該要有國家品牌發展戰略。
2016年6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2016〕44號文:《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認為我國目前品牌發展在經濟發展中已嚴重滯后,產品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為更好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首次提出設立“中國品牌日”。
隨著酒類行業調整和復蘇不斷走向深化,越來越多的優質酒類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并逐漸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的新亮點。在未來,植根于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酒類產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將培育出更多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引領行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