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爐酒館與山東海岱書院達成戰略合作,小爐酒館正式成為海岱書院的“教育實習基地”,并舉行了授牌儀式。
對此,小爐酒館、醬酒品牌小爐作坊創始人、資深醬酒研究者羅羽表示,與海岱書院達成合作主要是基于兩方面考慮。首先,在社會浮躁的當前,海岱書院一如既往的發揚和傳承中華文化,這種對文化的堅守令人感動和欽佩;其次,酒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爐酒館的創立宗旨就是弘揚醬酒文化,這與海岱書院發揚中華文化的一貫宗旨不謀而合。所以,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據了解,海岱書院始建于光緒一十四年,在120余年后的今天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秉承著中華文化守望者的宗旨。目前,海岱書院作為由國家教育部主管的海岱文化機構,更是聯合山東大學、齊魯周刊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與交流公共學術平臺,旨在“做文化,弘揚中華文化”。
在海岱書院負責人馬軍看來,與小爐酒館的合作,是海岱書院對中華文化在探索與傳承上拓寬了另一個可行性的輸出路徑。他指出,酒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在中國古詩詞、古典文學中,還是在古往今來的行為禮儀上,白酒以及它所承載的文化,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文以載道、酒以成禮,海岱書院掌舵“文脈”,小爐酒館再刻“酒脈”,文脈與酒脈本身就是一脈相承。
事實上,回顧中外酒文化發展史,不難發現有著很多的共同點,無論是東西方人在文明發展中約定成俗的習慣、交際應酬中形成的禮儀,還是傳承至今的中外文學典籍,酒以及它承載的文化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酒從古至今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羅羽指出,從酒文化對文明滲透的程度上而言,其它國家很難與中國相提并論,酒文化已經完美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拋開酒文化這一個大范疇,從國內白酒品牌的名稱上就體現的極為明顯。“例如以紀念歷史名人為品牌名的太白酒、杜康酒等,以詩詞歌賦命名的杏花村酒等,都有著很強烈的文化氣息,小爐作坊的品牌名也是取材于詩歌”羅羽如是說。
同時,羅羽還強調,白酒的特殊性決定它的物質層面只是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唯有在精神層面賦予感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品牌才能走得更為長久。對于新興中小品牌來說,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賦予品牌相對應的文化內涵是立足行業的一個重要基礎之一。
另據了解,小爐酒館為了堅守弘揚酒文化的初心不遺余力,除了上述與海岱書院達成合作外,此前早已與行業媒體佳釀網、酒游記以及酒評網旗下輕酌學院達成了共識,成為上述媒體或機構在茅臺鎮推動醬酒文化交流或教育培訓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