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家住成都外雙楠的徐進走進小區旁的MOMO超市,打算為周末家庭聚餐買一些啤酒,發現這家超市賣的啤酒都是外來品牌,熟悉的本土品牌幾乎不見蹤影。面對琳瑯滿目的進口啤酒,對行情不熟的徐進不知該如何選擇。其實,這并不是個案,徐進的遭遇是國內啤酒消費升級的一個側影。在酒吧、啤酒館、高端超市等地方,一場啤酒消費升級戰硝煙正濃。
鎖定中高端消費
進口啤酒5年增長近8倍
花樣多,產品豐富,大部分啤酒來自歐洲……從2013年開始,成都進口啤酒館進入一個井噴期。“進口啤酒在WTO里面是沒有關稅的,所以稅費比較優惠;因為零關稅,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利潤競爭力。”四川壹玖壹玖企業管理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1919酒類連鎖)供應鏈負責人肖俊生告訴記者。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之下,國產啤酒包括主流啤酒在應對方面反應緩慢,被進口啤酒搶占了先機。”啤酒行業營銷專家方鋼這樣評價。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進口啤酒的增長幅度達27%,總量達57萬噸,而2011年進口啤酒只有6.7萬噸,整個市場處于高度增長階段。
“進口啤酒以高端或超高端為主,價格高,利潤也高。”曾在成都萬年場一帶經營進口啤酒體驗館的投資合伙人田猛認為,進口啤酒異軍突起首先占領的是利潤最豐厚的高端市場。但是,占領并不等于站穩,在激烈爭奪市場的戰斗中一切都充滿變數。
多數賠本賺吆喝
進口啤酒館已熱過一輪
近來,孫曉和朋友約了一場酒,地點選在家附近的一家進口啤酒館,可先到的朋友發現那家酒館已關門了。于是他們轉戰到位于成都鷺島國際社區的馬克啤酒館,孫曉發現曾經門庭若市的場景已不再現,這家酒館同樣清淡了許多。
“成都300多家進口啤酒館,基本上都已進行了兩輪洗牌。”田猛告訴記者,“進口啤酒館的第一波熱潮已經過去!”據了解,高峰時田猛曾在成都市擁有4家進口啤酒館,“最開始的兩三個月,業績還在持續上漲,后來漲幅則顯得十分疲軟。進入秋冬季以后,營業收入完全沒有辦法支撐高昂的成本。”
田猛的店從開業到關閉,時間不足一年。和他的鎩羽而歸不同,1919酒類連鎖從2012年開始經營進口啤酒,業績在穩步提升,第一年銷售達700多萬元,第二年達3000多萬元,第三年達到了1.4億元。肖俊生告訴記者:“1919酒類連鎖進口啤酒占比在啤酒品類里面一直在80%以上。”
“目前進口啤酒的消費還僅僅是小眾范圍,一擁而上的投資沖動必然會帶來大浪淘沙般的高淘汰率。”啤酒行業資深營銷專家周光源認為,啤酒消費升級的競爭是一場持久戰,在細分市場階段性領先的進口啤酒同樣面臨挑戰。
此消彼長中升級
啤酒競爭是場“持久戰”
其實和徐進的理解不太一樣,有著外國名字的啤酒未必就一定是洋品牌。“最近幾年,青島推出的奧古斯品牌,旗下一樣有黑啤、白啤等升級產品。”周光源還告訴記者,在高端市場,青島原漿一直是標桿性的產品,擁有穩定的高端消費群。
而且,來自啤酒行業的多個消息表明,在行業整體相對慘淡的背景之下,國產啤酒產品升級的需求和趨勢非常明顯。“從總量來說,進口啤酒僅僅占據1.5%的市場份額,談不上大舉占領市場。”在方鋼看來,“國產啤酒各個巨頭也在推出白啤、小麥啤等升級后的產品。”
啤酒行業的消費升級背后,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擁有規模優勢的國產啤酒和擁有小眾口碑的進口啤酒,會在此消彼長的環境中,共同推進啤酒消費的升級。”1919酒類連鎖相關負責人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