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集團于6月12日披露了《2017年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申報稿)》,擬發行總規模為不超過30億元的公司債券,債券的期限不超過5年。
說明書還顯示,截至 2016 年末,瀘州老窖集團從各家銀行獲得的綜合授信額度合計 79 億元,其中已使用的授信額度為 27.51 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 51.49 億元,具備較強的融資能力,為債務融資工具的本息償付提供了保障。
記者注意到,此次債券募集說明書也公布了瀘州老窖集團大量的核心經營數據。
財務數據顯示,瀘州老窖集團2014—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24.99億元、129.52億元及126.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40億元、36.68億元和36.87億元。文件還顯示,白酒業務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北、華中地區;其中西南地區占比近一半。
此外,據記者了解,2016年瀘州老窖白酒業務前五名銷售客戶銷售金額約57.54億元,合計銷售金額占年度銷售金額比例為 69.3%。
瀘州老窖中高檔白酒銷量增長帶來酒類收入增加的同時,低檔產品銷量大幅減少。據上述文件披露,2014年、2015年、2016年瀘州老窖集團銷售高檔酒實現銷售收入8.98億元、15.42億元、29.20億元;銷售中檔酒實現銷售收入5.86億元、16.19億元、27.91億元;銷售低檔酒實現銷售收入35.22億元、34.10億元、23.63元。
針對中高低白酒定價,瀘州老窖集團也在文件中進行了相關說明:中高檔白酒在價格上根據產品品牌內涵、工藝價值及市場相關白酒企業的情況來定價,但公司不會做白酒價格的領漲者;而低檔產品實現“以量為主、強化競爭”的指導方針,2015 年低檔酒銷售量下降,較 2014 年下降5%,市場定價原則主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定價水平以及潛在客戶對產品價格的接受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文件披露2016 年瀘州老窖白酒產量(成品酒)為 17.41 萬噸。因公司高端白酒“國窖 1573”只能在百年以上窖池生產,目前“國窖 1573”白酒的基酒產能約為每年3000 噸。
不過針對產能問題,瀘州老窖已經有所應對。截止2016年12月底,瀘州老窖股份以子公司釀酒公司為主體,投資實施的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已經完成10%的進度。該項目總投資74.14億元,一旦項目完成,將形成年產優質基酒10萬噸,曲藥10萬噸,儲酒能力30萬噸的現代化產業基地。
瀘州老窖也在文件中指出,白酒競爭比較激烈,具體表現在:一是隨著白酒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以及各名酒企業紛紛擴能增產,白酒行業存在產量上的競爭;二是區域品牌建設帶來的酒類產業園區競爭激烈,存在對優質客戶的招攬競爭。
除了白酒業務外,瀘州老窖集團還披露了各個子公司的經營業績數據。
其中,截至 2016 年 12 月31 日,下屬子公司海蠣資產總額 2404.92 萬元,負債總額2262.81 萬元,2016年營收4120.63萬元,實現凈利潤-528.39 萬元。瀘州老窖實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資產20.98億元,總負債16.02億元,2016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51億元,凈利潤 7874.76 萬元。
文件指出,海蠣子凈利潤為負主要是由于公司處于成立初期,主要致力于渠道建設,且商貿企業利潤較低,因此業務利潤暫時無法覆蓋成本費用。
據記者了解,關于未來發展,瀘州老窖集團確立了“11265”十三五戰略規劃,即以資本運營為中心,確立10年進入世界五百強的唯一目標,通過打造“金融”和“實業”發展的“雙引擎”,布局貿易(以銷售為龍頭),酒業(以酒業為根基),食品(大力拓展食品業),金融(穩步擴張金融業),物流(搭建物流網絡助力貿易產業),建工文旅(進軍建工領域提升綜合實力)六大業態發展,五年再造一個瀘州老窖的任務。
文件指出,白酒行業未來仍然會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川酒仍將領跑白酒行業;品牌化經營趨勢明顯,名酒的市場集中度在未來幾年將會進一步提高;產品和消費群體細分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地域中低端白酒逐步崛起,強勢地產酒群落與名酒群落的競爭加劇;濃香型白酒為主導的市場格局繼續穩定,醬香、清香和鳳香白酒市場會有所增長;盈利向少數企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