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訊報》葡萄酒專欄作家維多利亞·摩爾在《葡萄酒評獎真相》一文中寫道,葡萄酒評獎濫用了消費者的信賴,創造出大量沒有含金量的獎項來吸引生產商參賽,以產生更多利潤。
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賽(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和國際葡萄酒挑戰賽(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是摩爾筆下的反派角色,她表示,銅牌獎和推薦獎無異于吸引參賽和出售獲獎標簽的手段,且參賽葡萄酒越多、賣出的獲獎標簽越多,大賽就越能賺錢。
她在文中寫道,品醇客大賽獲自豪宣布其獎率高達68.8%,而國際葡萄酒挑戰賽則表示自己10000多款參賽葡萄酒中,4026款酒獲得獎牌,3301款獲得推薦獎(同比增長了26%)。
這些比賽結果讓她聯想到英國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一個如今幾乎不可能考不過的考試”。
雖然摩爾稱贊了這些比賽的公正性,但是她質疑了獲得銅牌和推薦獎的標準。有的生產商寧可不參賽,也不愿意承擔獲得銅牌的恥辱。但很多依舊繼續參賽,很多生產商的參賽費都由積極的零售商贊助,因為正如某超市采購員說的:如果一瓶酒上貼著推薦標簽,就有人買。
《品醇客》的專欄作家、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賽的評委組主席Andrew Jefford則認為,消費者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且得到大部分評委肯定的葡萄酒自然有呈現給消費者的價值。他表示,比賽逐年壯大,就說明其有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