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如何讓自己的葡萄酒得到消費者認可?在“2015中國葡萄酒論壇”上,專家一致認為,葡萄酒要有個性化。記者了解到,在全國葡萄酒產區大都以種植紅葡萄酒為主的時候,煙臺產區已經逐步加大白葡萄的種植比例。目前蓬萊產區白葡萄種植比例已經從之前的10%增加到現在的35%左右。
區別其他產區,“蓬萊”抓住年輕人口感
“過去是喝酒的人不買酒,大都是別人送的,而現在是喝酒的人買酒,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酒去買。”國家葡萄酒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認為,隨著國際化競爭越來越激烈,之前消費者不懂酒,而現在懂酒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市場的需求需要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
蓬萊市葡萄與葡萄酒局企業科科長沈國全分析,隨著市場消費者群體的變化,以后年輕消費群體將成為葡萄酒消費的主力軍,而年輕的消費群體對市場上主流的單寧厚重、口感酸澀的干紅并不是十分喜愛,他們更青睞口感清新、果香濃郁的白葡萄酒。
沈國全告訴記者,國內主要葡萄酒產區多是以紅葡萄品種為主,有的產區紅葡萄種植面積占到近九成,而且各產區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前市場上干紅占主流,因此在種植上也是以紅葡萄為主。“現在已經有一些企業意識到了這一點,將目光轉向年輕群體,在葡萄品種的種植上也有所轉變。”沈國全說。
“為迎合市場需求,應對產區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煙臺產區將加大白葡萄種植面積。”沈國全告訴記者,目前蓬萊產區白葡萄種植比例已經從之前的10%增加到現在的35%左右。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學術院長李華也曾指出,在膠東沿海地帶,海鮮是人們餐桌上的?,吃海鮮喝白葡萄酒,可以掩蓋海鮮的腥味,使口感清新。因此在配餐方面,白葡萄酒更具優勢。
研發起泡酒、桃紅酒,受到市場歡迎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泡在酒吧、咖啡廳里,從而了解年輕人的喜好。”煙臺海市葡萄酒莊有限公司董事長仲崇滬說,老路子不行了,他必須迎合市場,開發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以前主要生產干紅,現在開始研發生產年輕人喜歡的起泡酒、桃紅酒等,十分受市場歡迎。
“中糧君頂酒莊已建立起國內最大的‘釀酒葡萄品種種質資源圃’和國內唯一的‘葡萄苗木砧木接穗嫁接組合實驗圃’。”蓬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傳武介紹,中糧君頂酒莊有限公司從法國、意大利、德國精心引進優良釀酒葡萄嫁接苗木23萬株、釀酒葡萄品種40個、釀酒葡萄品系70個、葡萄砧木品種11個,現有赤霞珠、西拉、美樂、霞多麗、雷司令等國際優良釀酒葡萄品種和泰納特、紫大夫、小芒森等特有品種,以嚴格的酒莊酒標準,在南王山谷獨特的玉石土壤上,建立起目前亞洲最大的嫁接苗木葡萄園。
劉樹琪認為,中國葡萄酒市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時代已經終結,個性化和多樣化消費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煙臺作為國內葡萄酒主產區,這種新常態要求我們必須從葡萄酒產品、生產企業到產區全方位地凸顯個性,打造具有東方個性和中國風范的葡萄酒。
減少人為干預 做出產區風格
“給我一些時間,我要做一支有生命的葡萄酒。”論壇上,新疆鄉都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瑞琴說,作為酒企,他們的義務是給消費者提供既有商品屬性又有文化屬性的葡萄酒。“我們要給消費者做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很多人忽略了葡萄酒的生命特征。”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學術院長李華在論壇上講到,假設一個人帶著很好的一瓶酒去見朋友,但他把酒放在轎車的后備廂中,開著車拉著酒行駛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到達朋友那里,然后打開酒喝,“他沒有經過醒酒這一過程,這時的酒已經很疲憊了,沒有醒好的酒口感一定不是最佳的。”
李華說,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因此在種植、管理、釀造、品嘗等各個環節,你對待它的方式不同,它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風味。葡萄能在多樣化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種植,多樣化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必然在葡萄酒中表現出來,要保證葡萄酒的多樣化,就必須盡量少改變當地生長環境。
消費者需求多元性,更希望某一特定產區的葡萄酒擁有區別于其他產區同品種葡萄酒的獨特風格。只有保障葡萄原料的質量和風格,在釀造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干預、在必要時進行適宜的質量控制處理,才能獲得產區獨特風格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