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中,多起制售山寨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案被披露。據煙臺市市場監管局通報,2018年,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查辦假冒法國波爾多產區葡萄酒案件12起。
不久前,湖北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在咸寧市集中銷毀貨值5000余萬元的侵權假冒商品行動中,有5萬余瓶假冒波爾多地區葡萄酒被銷毀。
山寨葡萄酒亂象已成行業流弊。酒業家記者在網頁檢索假酒案,發現法國波爾多、澳洲“Penfolds牌”等知名葡萄酒品牌是遭遇侵權的“重災區”。有酒商對酒業家記者反映,在一些縣級市場,甚至找不到一瓶原裝進口的波爾多葡萄酒,山寨酒取而代之,由于價格低廉包裝精美受到消費者青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低成本低售價
山寨貨搶占正規軍市場
這些山寨葡萄酒通常由低價葡萄原酒以次充好,并貼上假冒波爾多、澳洲“Penfolds牌”等的品牌商標出售。
一位在濟南從事葡萄酒行業多年的經銷商告訴酒業家記者,進口的原酒絕大部分是供煙臺一些企業用來生產OEM貼牌酒的。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山寨名酒,有些廠家山寨上百款全球美酒,在全國各地接訂單。
這位經銷商說,有消費者曾拿號稱來自波爾多中級莊直供的原裝進口酒來找他辨別,他把酒的包裝及報關資料、檢驗檢疫證明仔細看了一遍,也沒找出任何問題。但聽說這酒一瓶不到15元的零售價,他可以肯定這不是純正的原裝進口。
一瓶價格一兩歐元的普通法國原裝餐酒出口至中國,繳稅后再加上運費、經銷商和零售商環節,國內銷售的正常價格一般比國外高3倍左右,根據匯率,國外1歐元的餐酒在中國最低也要賣到25-40元人民幣。那么,這款號稱中級莊的進口酒賣15元,比最普通的餐酒還要便宜。
面對這樣的消費者,上述經銷商只能解釋稱,這些酒應該是國外普通葡萄汁在國內灌裝的山寨貨。
酒業家記者注意到,去年底被媒體廣泛報道的一起青島酒商維權案就涉及到一家煙臺的罐裝廠。據了解,這家灌裝廠的原酒來自法國、西班牙、智利等地,也有煙臺和新疆的,噸價最高的12000元,最便宜的不到5000元。按每噸酒漿灌裝1320瓶計算,最便宜的灌裝酒,每瓶成本在3.8元左右,加上酒瓶,酒標、木塞、膠帽,一瓶貼牌酒的價格仍然可以控制在8元以下。
福建三點水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水水向酒業家記者透露,在一些縣級市場上,經銷商同時將他的原瓶原裝進口酒和山寨酒擺在一起,消費者毫不猶豫的選擇價格低廉包裝精美的山寨貨,這種形勢下,正規軍不得不全面退出縣級市場,在有些三四線城市甚至找不到一瓶原裝進口的波爾多葡萄酒。
2、亂象反噬產區招牌
未來制售假酒或將“直接入刑”
近年來,隨著進口原酒價格優勢的進一步釋放,許多灌裝廠選擇從國外進口原酒,在國內灌裝,2017年,數據顯示中國散酒進口額增長100.74%,而山東在全國散裝葡萄酒進口省份中居首位,這些進口到山東的散裝葡萄酒絕大部分供煙臺產區,這里擁有162家獲得葡萄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
作為我國葡萄酒產區布局較早的省份,山東煙臺擁有國內最多的葡萄酒生產企業,產值和產能一度占到全國的1/2,張裕、長城、威龍、王朝等知名國產葡萄酒品牌均在這里布局了產區,然而就在這一串串光鮮的數字背后,問題也相當嚴峻。
為什么一個發展最早,產區建設等相對更成熟的市場卻變成了OEM代工廠的集中地?這背后的原因也反映出產區發展中的迷茫和無奈。
汪水水說,在山東煙臺,有那么多葡萄酒企業,但是消費者能記住并且愿意購買的葡萄酒品牌卻沒有幾個,無論是國產酒還是進口酒,大眾消費者熟悉的就那么幾個品牌,再加上品牌打造的花費巨大,無法將自有品牌做大做強,廠家為了生存,不得不走上貼牌代工的命運,漸漸的就形成了龐大的廉價灌裝酒產業鏈。
煙臺行業亂象也在反噬著產區的招牌。浙江一位經銷商告訴酒業家記者,對于很多進口酒商來說,從煙臺口岸過來的進口酒都會格外小心一點,大家對產區的不信任感已經形成了。
四川省葡萄酒與果酒協會會長周勁松認為,相關政策和監管的不健全,讓灌裝“山寨”進口酒,違法成本低,監管難度大。
周勁松曾就相關問題與煙臺相關監管部門進行過交流,雖然也有監管的決心,但是由于工商、質監部門和公安部門之間承擔著不同權責,投訴、取證跑各個部門,同時又有一定的政策上的漏洞,對于酒商和消費者來說成本和難度過高。
此外,周勁松認為,山寨現象屢禁不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處罰力度過低,達不到威懾作用。
事實上,除了葡萄酒行業,白酒制假售假也不鮮見。業內對制售假酒入刑、“零容忍”的相關政策呼聲并不少。
據了解,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兑庖姟诽岢,推進白酒生產企業等單位主動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發揮保險的他律作用和風險分擔機制。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負責人就《意見》相關情況表示,未來將推動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為“直接入刑”,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對再犯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周勁松表示,相關政策的出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期待政策細則盡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