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中,吳京在非洲跟人拼酒吹茅臺,很多人認為是場景植入。
誰能想到,茅臺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規模化的出口。2017年貴州茅臺在國外的銷售額超過22億元,相當于一家大中型白酒企業的營業收入。
不過,茅臺優秀的出海表現,也仍然扛不起中國白酒出口的大旗。
茅臺以外,規模成出口的白酒企業寥寥無幾;2016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白酒出口額5.72億美元,貿易逆差達到7.27億美元。
中國白酒產量占世界烈性酒產量的38%,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
斑馬消費發現,在空間巨大的海外市場,中國白酒行業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它們大多依靠外資股東打開海外市場,采取低價模式,甚至在財務上做出讓步,以求站穩腳跟。
國際市場份額不到1%
2017年,貴州茅臺國外市場的銷量達到1941.60噸,營業收入為22.70億元,同比增長10.27%,在公司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3.90%。當年貴州茅臺國外的經銷商也從95家增長到104家。
斑馬消費發現,貴州茅臺規模化的出口,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當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為18.35億元,而國外銷售就達到1.10億元,占比5.97%。
此后,隨著貴州茅臺走上開掛之路,其國外市場的銷售也水漲船高。
16年時間,貴州茅臺出口總額為115.42億元。
茅臺積極出海,除了有自身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作為基礎,也有其戰略考慮:要想從中國酒王成為世界酒王,海外市場是必爭之地。
貴州茅臺對海外市場的重視,從貴州茅臺前任掌門人袁仁國的Title可以看出來:除了擔任貴州茅臺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他還兼任中國貴州茅臺酒廠貿易(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茅臺酒個性化定制營銷(海外)有限公司董事長。
但是,縱觀整個中國白酒行業,即便是白酒十強中,海外業務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貴州茅臺。
水井坊,2017年出口業務3064.48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50%,較2016年的出口業務額下降了10.73%。
古井貢酒2017年國際業務172.36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0.02%,較2016年的國際業務下滑了32.64%。
五糧液、瀘州老窖雖然也有國際業務,但并未單列。
這就是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出口成績單,也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國白酒業出海的“全貌”。
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酒生產大國、酒消費大國、酒文化大國,但中國白酒出口量只占國內產量的0.12%,出口額在白酒銷售收入中只占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