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首屆“酒都論道”酒業投資人高峰論壇在仁懷天豪大酒店4樓云杉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佳釀網、國家名酒評論舉辦,貴州純正酒業有限公司、小爐酒館承辦。中國凌通價值投資網創立者、知名茅臺投資人董寶珍,仁懷市酒投公司副總經理劉偉、貴州省周易協會會長博易等領導,以及佳釀網總編劉紅增,國家名酒評論&酒游記記者萬丹丹等媒體朋友出席本次論壇,論壇全程通過花椒直播平臺、微信、微博進行實時直播。
據悉,本次論壇的主題為“論道酒業投資”,近年來醬酒板塊表現強勁,以3%的產能實現30%的市場利潤,成就了白酒行業最璀璨的明星,其中以茅臺酒最為突出。2017年4月中旬,茅臺在資本市場的股價超越帝亞吉歐成為全球“新酒王”,5月16日茅臺以430.12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價,這樣高速增長的背后究竟蘊含了哪些經濟學原理?醬酒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在哪里?
“提價權”背后的精神經濟學
知識創造經濟,每一種經濟現象背后都會有一定的理論支撐。論壇上,董寶珍以犀利的觀點、風趣的語言對茅臺的強勁表現進行了自己獨到的解讀。首先他分析了茅臺現象的六大突出表現:第一,收入規模和利潤持續高增長,且不斷超越引領中國經濟的知名企業,聯想、海爾等中國領導性企業不斷被貴州茅臺超越;第二,毛利潤、凈利潤持續增長,且大幅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第三,酒廠高學歷的員工少,卻創造了遠超高學歷的高科技企業利潤;第四,茅臺的主打品牌很少,甚至不需要做廣告;第五,長期無銀行貸款,不需要消耗太多資金創造高成長、高利潤;第六,科研開發投入很少,但利潤率卻很高。
其次,他提出了茅臺自主“提價權”的觀點。因為,茅臺每次提價過后,消費者并不會放棄消費茅臺,這使得茅臺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可以不依賴于高學歷的員工,不依賴廣告宣傳,不依賴大量的銀行貸款,不依賴大規模研發投入,卻可以實現利潤率和利潤額的持續增長,從而順利的將茅臺現象鎖定在“提價權”上,讓“提價權”成為茅臺現象形成的直接客觀因素。
第三,追根溯源。董寶珍提出茅臺現象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相違背,因為傳統的經濟學認為:沒有任何企業可以長期提價,任何行業都有一個唯一的均衡價格,然而茅臺并非如此。于是,他提出了茅臺價值的二元性,將茅臺的價值分為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并將茅臺的核心價值鎖定在精神層面。因為,在消費者心中茅臺代表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最至高無上、最親密無間的關系,這種非物質文化屬性的優勢和特殊性,使得茅臺擁有自主“提價權”,并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學理論——精神經濟學。這一理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茅臺自身很多無法解釋的問題,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與掌聲,并將得到社會的關注與接收。
三將論道酒業投資
真理越變越明,道理越講越清,于是劉紅增、劉偉、董寶珍就茅臺背后的經濟學原理、酒業投資的機遇與時機在哪里等問題進行了“三將論道”。
研究醬酒的投資機遇與時機,首先需要明白醬酒與濃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區別,對此劉偉講解道:“醬酒與濃香、清香型白酒的區別,首先在于釀酒糧食的選擇方面,醬香型白酒主要選用當地糯高粱與小麥,經過‘12987’的釀造工序釀制而成,其中高粱的蒸煮就達9次之多;而清香型白酒與濃香型白酒的釀酒糧食是在全國范圍內收糧,這就決定了其地域性不如醬香型明顯,可在全國范圍內擴大產能。其次是白酒口感方面,每一種香型的白酒都有自己獨特的口感體驗,但是一旦適應醬香型白酒后,就會濃香、清香型白酒口感寡淡,這使得醬香型白酒的消費黏性較強”。
但是目前醬酒市場的現狀是一家獨大,“茅臺鎮的眾多中小型醬酒企業在茅臺的樹蔭之下發展緩慢,并呈現雜亂的發展亂象,對此有什么解決辦法與管控體系嗎?”,劉紅增問道。
“規范產品品質,對茅臺鎮醬酒品牌進行重新的梳理與整合”,劉偉說道,“以貴州政府、中國酒業協會的名義進行等級認證,以大曲醬香為基礎,對茅臺鎮的醬酒品牌進行重新的分級論證,從而能有規劃、有目標、有品牌的進行扶持與支持”,并從產品、平臺、渠道、文化的維度進行平臺搭建,以期再造一個茅臺。
然而,再造一個茅臺談何容易,因為茅臺的核心價值在于其非物質的文化屬性,“而茅臺的文化屬性是伴隨著中國酒文化不斷形成、發展的,并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逐步成為最至高無上的酒類產品”,董寶珍說,“與此同時還與茅臺酒的產品屬性有關,因為酒是精神屬性的,是具有撫慰精神作用的產品”。從這個維度出發,進一步解釋了茅臺精神經濟學的合理之處,解釋了茅臺現象的存在原因,使得這次論壇對茅臺現象的分析、對酒業投資的論道畫上一個句號。
從董寶珍“提價權”理論的發現,到劉偉《仁懷酒投戰略定位與商業模式》的解讀,再到最后的“鏗鏘三人行”,首屆“酒都論道”論壇通過嘉賓新穎的觀點、獨到的見解不斷引爆現場氣氛,與會人員掌聲不斷,花椒直播平臺吸引近800人次實時觀看,再加上微信、微博的平臺直播,使得本次論壇達到數千人次的影響與覆蓋,同時也預示著首屆“酒都論壇”的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