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葡萄酒進口協會副會長、廣州紅藍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鴻南也認為,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市場需要優質的產品,需要多樣化的產品進入中國,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不但不會給進口葡萄酒帶來什么實質性影響,反而會因為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和討論,提高了美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轉機,說不定會把壞事變成好事、“因禍得福”。
而在廣州森樺會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黎頌明看來,美國進口的葡萄酒多以中高端為主,即使相應增加了關稅,表現出來的價格也沒有中低端產品那么明顯,而且消費中高端酒的人群本身對價格就不太敏感。
“其實中美的貿易關系就像老夫老妻,吵吵鬧鬧是正常的,但誰也離不開誰,爭吵打鬧過后都會和好的。我們堅信,風雨過后會見彩虹,而且這次彩虹過后絕對是陽光燦爛的艷陽天。”黎頌明意味深長地打趣到,但明顯話里還有話。
這次大討論,論壇嘉賓話語謹慎小心,但依舊掩飾不住他們心中的那份底氣和信心。
正面信號,美國葡萄酒有望“零關稅”?
廣州論壇結束后的幾小時,美國華盛頓就傳來了好消息,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在這份聯合聲明中,雙方同意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同時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
這意味著,中美貿易總量,將創下新高,而象征著品味生活和品質的美國葡萄酒,自然將是受益的一個產業。
回過頭看,4月份的“關稅風波”曾引起進口酒行業的高度關注。彼時財政部關稅司發布消息稱,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從4月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其中針對美國進口葡萄酒加征15%關稅。隨后,作為對美國新一輪加征關稅清單的回應,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針對106項美國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其中包含有威士忌酒。
這場關稅政策的調整,實質上并沒有給美國進口葡萄酒帶來致命的影響,反而提高了其關注度和知名度。時間僅僅過去一個多月,增收關稅的政策還未真正作用到進口環節,中美雙方便達成了新的共識。
聯合聲明的背后,多位行業觀察人士均表示,美國葡萄酒有望在中國實現“零關稅”。畢竟“零關稅”葡萄酒在我國已有先例,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葡萄酒都已經實現了零關稅。
然而,此預判能否最終實現,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