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以及登陸新三板的葡萄酒公司陸續發布了2016年年報。與白酒行業呈現的“弱復蘇”不同,2016年我國葡萄酒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放緩,張裕A(000869)優勢更加明顯,中糧旗下長城葡萄酒銷量下降,但銷售收入增加,威龍股份(603779)穩中有進。然而,也有不少企業表現不佳,國內葡萄酒行業呈現出分化復蘇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業年報均顯示,國內葡萄酒市場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受政策因素影響,高端葡萄酒市場需求縮小,大眾葡萄酒市場發展勢頭良好,中低價位的高性價比葡萄酒日漸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國產葡萄酒增速放緩
2013年以來,受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進口葡萄酒大量涌入的影響,以及政府對“三公”消費的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葡萄酒消費造成了沖擊。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消費需求的加劇,我國葡萄酒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40家,累計產量113.74萬千升,累計完成銷售收入484.5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9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8.7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由此可見,我國葡萄酒增速開始放緩,總體處于上升趨勢。
但各家企業表現卻不盡相同。營收方面,張裕、威龍在2016年實現明顯的營收增長,分別為47.18億元、7.82億元,增速分別為1.46%、5.98%。雖然張裕凈利率下降4.62%,但其下滑幅度低于行業水平,可以說這在行業承壓之下,仍能取得這樣的業績,顯示了張裕葡萄酒在國內葡萄酒行業的規模優勢。而威龍凈利率大幅增加40.62%,實現穩中有升。
值得注意的是,長城葡萄酒盡管整體銷量下滑9%,但銷售結構提升帶來人民幣口徑銷售收入增長6%。
與此三龍頭企業相比,其余幾家企業業績則不夠理想。2016年,中葡股份(600084)實現營收2.65億元,同比下滑12.7%,凈利潤同比下滑17.96%;莫高股份(600543)實現營業收入2.12億元,同比下滑14.79%,其中,葡萄酒實現收入1.81億元,同比下滑10.11%;通葡股份(600365)葡萄酒營收0.7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62%,毛利率下降10.94%。通天酒業(003**)凈利遭遇滑鐵盧,從2015的0.096億元由盈轉虧為-0.99億元元,同比下滑837.67%。
對此,通天酒業表示,集團2016年度經營表現遇到較大挑戰,受到經濟增長放緩、限制鋪張的宴請及款待政策造成高端酒類銷售額下跌,此外,進口產品對葡萄酒市場亦造成嚴重沖擊,影響本土產品銷售。同時,為應對市場勢態,在品牌建設及市場推廣加大投放,以加強整體持續競爭力,該類投資導致了集團的開支上升。
而這也是各家上市企業在年報中解釋業績不理想的共同原因之一。
不過,大部分掛牌新三板的葡萄酒企業在2016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太陽谷(835583)和芳香莊園(835218)虧損較上年均大幅收窄。
而尤其引人注目的則是樓蘭酒莊(870372),其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樓蘭酒莊實現營業收入為1.33億元,同比增長14.73%;實現凈利潤1387.9萬元,同比增長732.88%。報告中披露,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系產品毛利率提高較多,而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控制較好,因此利潤較上年度有大幅度增長。
伊珠股份(834965)雖然營收較上年同比減少 15.47%,但凈利率卻同比增長了 0.91%。對于營收減少的原因,伊珠股份表示,主要是受政府政策“限酒令”的影響以及格魯吉亞等進口葡萄酒大量低價進駐疆內市場的影響。
中低端產品銷量上升
張裕在年報中表示,受高毛利產品銷售占比下滑,而低毛利產品銷售占比上升影響,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由此可見,隨著葡萄酒行業大環境的影響,高端葡萄酒開始遇冷。
張裕在2016年營業成本額同比增加4.18%。對此,張裕表示,這主要是銷量上升,特別是中低價位產品銷量上升所致,而這就要求張裕在提高產品性價比上付出更多努力。
而這一情況在威龍葡萄酒方面也存在。威龍年報顯示,2016年其以原優干紅為代表的低端產量2.21萬千升,同比增長4.82%,銷量2.10萬千升,同比增長0.11%,產銷率達到94.79%,銷售收入達到5.86億元,同比增長2.55%;以92珍藏干紅木盒為代表的中端產量0.19萬千升,同比增長0.02%,銷量1595.02千升,同比增長13.95%,產銷率達到84.77%,銷售收入達到1.40億元,同比增長2.55%;以歐斐國際酒莊(亞瑟蘭)大師級木盒為代表的高端產量649.60千升,同比增長0.90%,銷量420.53千升,同比增長71.31%,產銷率達到64.74%,銷售收入達到0.48億元,同比增長45.75%。
由此可見,在威龍的高中低端產品中,中低端產品銷售額達到7.26億元,占到整個營收93%之巨。
面對葡萄酒市場大環境和業績增長的雙重壓力,通天酒業表示,低毛利率的甜葡萄酒占公司2016年營收的53.2%,因此,本年度的銷售重點仍以大眾化產品為主,下架市場接納程度低的產品,并減少若干高端產品品種,引入以大眾消費為主的新品種甜葡萄酒,加強中低價葡萄酒產品占比,以迎合大眾化的消費需求。未來也將重點專注于大眾化消費為主導的中低端產品。
莫高股份對此也作出了反應,其表示,莫高產品研發將向性價比高的產品傾斜。針對市場環境和行業形勢,莫高更加注重開發性價比高的大眾消費產品。全國市場也積極順應市場變化,調整產品銷售結構和推廣方向,大力推廣中端、中低端產品。
分化復蘇,未來或將強者愈強
相對白酒行業的“弱復蘇”態勢,國產葡萄酒企業顯得相對乏力,但令人欣慰的是,企業都在突圍求變,努力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營銷模式,在產品質量、市場建設、營銷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費潛在市場,可以說中國葡萄酒行業仍然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 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13.7萬千升,同比下降1%,自2013年以來連續第4年下滑。與此同時,2016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6.38億升,同比增長 15%;其中瓶裝葡萄酒4.81億升,同比增長21.8%。對比數據來看,我國葡萄酒行業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而目前來看,由于國內各知名品牌以及進口葡萄酒品牌開始向各檔次市場滲透,尤其是對大眾化市場的搶占尤為激烈,因此,未來隨著各大知名品牌產品結構、營銷模式、產品質量、市場建設、營銷能力等方面的不斷完善、調整,勢必會造成分化復蘇、強者越強的局面,甚至會淘汰一大批弱小的品牌,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