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河南白酒市場規模在400億左右,是我國白酒消費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省內白酒企業在280家左右,其中稍具規模的約為133家。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河南省內卻沒有一家白酒上市企業,也沒有一家可為豫酒撐起排面的全國龍頭企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2017年時,河南省委、省政府把白酒業作為12個轉型攻堅重點產業之一,《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計劃(2017-2020)》出爐,全面吹響了“振興豫酒”的號角。
2020年接近過半,豫酒振興情況如何?
近日,河南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在訪談中解析了豫酒發展現狀:2019年省內8家重點白酒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入庫稅金分別是2017年的1.55倍、1.3倍,豫酒市場份額從20%提升至25%。
但在政府與協會的扶持之下,各豫酒企業并沒有呈現出齊頭并進的態勢,反而拉大了差距。以豫酒“六朵金花”為例:仰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億元,為2017年的2.26倍;賒店老酒正在謀劃深圳主板上市,可能成為豫酒中國內主板上市第一家;張弓酒業身陷借款風波;寶豐酒上演“破產迷局” ;杜康酒商標之爭持續數年;母公司輔仁藥業暴雷被查,宋河被籠罩在陰影之下……
從整體數據來看,豫酒確實有所發展,但是距離“振興”卻還差之甚遠;從不同企業發展來看,同在政府、協會的支持之下,各酒企之間的差距卻是越發的大了。
此種現狀,原因何在?豫酒是否能夠振興,關鍵點不在外力的幫扶,而在企業自身的經營策略。
其實豫酒中潛力者并不少,“六朵金花”中,宋河、寶豐曾被評為“國家名酒”,杜康品牌名自帶文化與歷史積淀,“東南西北中,好酒在張弓”的口號在上世紀90年代曾響徹全國,這樣的品牌價值放眼全國也是有競爭力的。
然而,豫酒從往日的風光到如今的尷尬,也并不是短時間內造成的。在白酒黃金十年,全國各地酒企進入飛速發展期,豫酒并沒有抓住這個時代大機遇,因此被拉開了差距;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豫酒振興”之下一方面豫酒企業并沒有與全國優質酒企拉近距離,另一方面豫酒企業內部差距分化加劇。究其原因,從戰略眼光上看,多數豫酒企業在經營中缺少戰略預見能力而目光短視,產品方面既無清晰的產品規劃也未打造出明星單品,價格帶方面也無清晰規劃;從產品上來看,豫酒企業長期外購基酒因而品質不穩定,香型方面多且雜卻無顯著優勢;從整體環境上來看,河南人不喝豫酒、河南大商不賣豫酒成為常態,同時假酒與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雖有政府、協會助力,然振興需要的是奮斗而并非口號,若大部分豫酒企業再不自省、改變,要談振興,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