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或將迎來 “新黃金十年”
很顯然,白酒行業特別是高端及次高端名酒企業已經搭上消費升級這趟快車。
從20家白酒上市公司2017年業績來看,有15家企業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增幅超過30%的有11家,有13家企業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收增速。
在中金公司看來,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的13家企業)平均28%的營收增速顯著超越非上市公司8%的營收增速,一線龍頭和次高端品牌的增速顯著超越行業平均增速10%~20%,行業結構化和品牌化的高質量增長顯著。
在白酒行業高質量增長的發展路徑中,消費升級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中金公司認為,過去三年名酒的持續增長基本來自放量和結構升級,特別是次高端品牌提價更少,放量主要流向新消費群,高端酒的成長則來自積極的人群擴容。
在中金公司看來,名酒銷量增加大部分流向三四線城市,少部分通過二線城市消化,這部分人口占比中國總人口的80%以上,特別是次高端300元~800元價位已經成為三四線部分消費者的日常宴席消費首選,次高端以上白酒銷量占比只有1%,未來7~8年預期還有10倍放量空間。
正如上文中調研結果顯示,當前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正處于加速態勢。由于我國近年來加大對消費有補貼作用的轉移支付、尤其是針對農村居民的補貼力度,使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上升,這對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有明顯的帶動。
另一方面,由于三四線城市居住開支較低,物價和服務類價格相對便宜,因此剔除居住開支后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更高,甚至超過許多一二線城市。
比如安吉、湖州等東部地區四線城市居民每月實際可支配收入約達2500元,趕超眾多大中城市。鄂爾多斯、泉州、紹興、寶雞等三線城市,以及咸陽等中西部四線城市,居民每月實際可支配收入也超過2000元,而北上廣和天津、杭州、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盡管收入水平較高,但受高房價和高物價水平拖累,居民每月實際可支配收入反而達不到這一水平,甚至為負數。
中金公司認為,5年后三四線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達到今天一二線居民水平。隨著三四線城市居民的真實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能力持續提升,未來消費需求將會呈現爆發性增長。
當前這一趨勢已經顯現。近年來我國三四五線城市消費數據明顯好于一二線城市,這在零售、服裝、食品飲料、家電、酒店、汽車,包括白酒等眾多行業均有體現。
與之相對應的是,名酒企業也在加快三四線城市布局。研報顯示,一線名酒高端品牌2017年的增量計劃主要投放至三四線城市。從銷量增速來看,三四線城市的增速是爆發性的,平均達到40%左右,其中國窖1573在三四線城市增速預計達到50%以上。
茅臺2017年前三季度增加經銷商數量達到634家,幾乎全部投放到三四線城市,使得其飛天茅臺在三四線城市的增速顯著超越一二線城市。
中金公司于2017年12月調研了水井坊在上海和江蘇的表現,結果顯示江蘇的三四線城市和上海的郊區銷售額增速均達到100%~200%,而上海市中心和江蘇南京、蘇州等地的增速預計則在50%左右。
在中金公司看來,中國消費市場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當前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正在帶來歷史性的機遇,也為次高端和高端名酒龍頭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基石。隨著這一輪消費升級浪潮洶涌而至,未來高端及次高端名酒或許將引領白酒行業開啟一段立足于大眾消費升級,更為健康、持久的“新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