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上市白酒企業紛紛發布2015年年報與2016年第一季度報,五糧液、瀘州老窖領銜川酒企業強勢發力,躋身國內19家上市酒企“雙報”營收額的前五名,而沱牌舍得由于進行混改,去年營收雖有所下滑,但今年一季度完成了兩位數增長,初步實現了“自我救贖”。此外,身為“ST”的水井坊,在開源節流后,去年以 134%的增速完成了扭虧,并在今年一季度保持13.88%的上漲態勢。
五糧液一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4月29日,五糧液發布“2015年年報”與“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五糧液今年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上漲三成,達到了88.26億元和29.03億元,這被業界視為“大大超過預期”。
五糧液今年一季度的強勢表現創造了數個“之最”:在國內19家上市酒企中,五糧液第一季度營收增速達到31.03%,大大超過茅臺、瀘州老窖、洋河等國內一線酒企,僅次于營收基數較低的沱牌舍得的35.35%。此外,記者查詢五糧液近幾年的業績報表后發現,一季度88.26億元的營收也成為了新高,此前的最高業績為 2013年一季度的86.75億元。而回看2015年年報,在凈利潤連續下滑兩年后,五糧液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全年凈賺近62億元,日均“吸金” 近1700萬元,在105家川股中蟬聯“賺錢王”。
除了五糧液的強勢,瀘州老窖、水井坊和沱牌舍得在2015年也都有不俗表現。報告顯示,瀘州老窖2015年度營收同比上漲28.89%,凈利潤暴增67.42%,加上水井坊和沱牌舍得,這“四壇酒”凈利潤占川股去年總利潤的25%以上,白酒產業儼然成為川股的利潤支柱。
雖然4家上市川酒企業在業績上都呈現較大增幅,但在川酒之中卻也存在著較大差距。記者了解到,作為川酒“老二”,瀘州老窖在2015年全年的營收和利潤分別為69億元和14.73億元,不及五糧液一個季度的業績。川酒企業強者恒強的發展不均衡情況值得重視。
此外,隨著各大酒企“雙報”飄紅,白酒行業“復蘇”態勢明顯。對此,業內人士白晨認為:“這兩年都在說‘弱復蘇’,但是今年和去年有很大的區別,今年或許成為酒業分水嶺,強的越強,弱的越弱,不上不下的企業則處于尷尬的地位,甚至被淘汰。進入2016年來,國內酒企紛紛調價,旨在穩定品牌價值,畢竟全國酒類銷售有 5000多億元的大盤子,不可能全被低端酒吃掉,隨著消費轉移升級,品牌集中度只會越來越高。”
產銷趨于平衡 產品從高端單一趨向多元
從產銷結構看,各大酒企正在趨于平衡。五糧液數據顯示,2015年銷售量為13.7萬噸,同比增長15.57%;生產量達到13.8萬噸,同比增長14.92%;庫存量從8843噸增加到 9763噸,同比增長了10.04%?傮w看來,銷售增長率高于生產量與庫存量的增長率,經營趨向好轉。瀘州老窖的產銷比也在趨于平衡,其2015年銷售量為19.01萬噸,同比增長0.42%,增加了790.61噸;生產量則在2015年同比下降 19.12萬噸,降幅為3.24%;庫存量則增長了3.31%,從3.51噸增加到3.63噸。
此外,在產品結構上,四川酒企也從高端單一化趨向多元化。財報顯示,2015年五糧液高價位酒營收為155.07億元,占據公司總營收的 71.6%,較上一年下滑了0.76%;而中低價位酒的銷售收入為48.39億元,占據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為 22.34%,同比增長了9.99%;瀘州老窖則在高檔酒類營收達到 15.42億元,同比下降5.75%;中檔酒類為16.19億元,較上一年上漲6.13%;低檔酒類為34.1億元,同比下降5.71%。由此可以看出,白酒消費市場逐漸形成多元,中低端酒銷量增加,更有業內人士認為,酒企業績回暖是依靠中低端白酒的支撐。
白酒經銷商趙仕嘉告訴記者,在公款消費得到有效抑制的情況下,個人消費正在成為主體,因此,消費需求出現了個性化、多元化特征,消費者更青睞個性化產品定制。記者了解到,無論是五糧液還是瀘州老窖等酒企,近年來都在強調全體系產品。瀘州老窖有覆蓋高中低檔的“大單品戰略”,五糧液則提出“1+5+N”,都是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構建全價位產品線,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