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旅游去茅臺
現在,借著限制三公消費的“紅利”,普通的游客終于有機會可以到茅臺鎮的酒廠上走走,不因買酒。
與過去只賣酒不搞旅游的境況不同,現在茅臺鎮一些傳統酒廠開始對廠房進行升級,發展精品酒莊。仁懷市委常委、茅臺鎮黨委書記王強向記者介紹,目前在茅臺鎮已經圍繞白酒生產的資源條件,規劃發展了一批旅游區:已新建國壇、金醬等5個酒莊,提升改建云漢春、衡昌等6個酒莊,希望能打造成5A級景區。目前這些酒莊已經在梳理自己的文化。
王強說,游客在游玩的時候順便買買酒,對酒企去庫存也能產生一定幫助。在他的規劃里,希望到2018年能打造一批茅臺鎮的精品酒莊。記者了解到,在過去,這些傳統的酒廠幾乎不對外開放,只接待一些商務合作伙伴的參觀。
在白酒行業下滑期,調整還發生在仁懷市壇廠鎮。這個地方位于赤水河的中上游,過去出于對釀酒環境的保護,不能進行工業生產,此前被劃定為包裝配套和現代物流工業園,但隨著行業整體下滑,這片工業園區也拿出部分規劃為農旅用地。
在壇廠鎮八卦園的旅游景區內,仁懷市壇廠鎮黨委書記胡杰對記者表示,過去這片地是工業用地,是一家新加坡的公司來投資白酒相關配套的,但2013年到2014年間,這家公司突然開始發展起了旅游。他興奮地對記者說,目前八卦園景區還沒建成,但周末時已經有5000~10000名游客,所在村的貧困戶一下子全部解決了,“預計整個景區建成后,農民戶可增收6500多元,可解決當地就業1200多人”。
這些甜頭,讓仁懷市看到了轉型機會。該市在“十三五”定下了高規劃,提出“2020年旅游總收入突破100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600萬人次,旅游業占全市GDP的6%,占服務業的20%”的目標。今年,貴州省第十一屆旅游發展大會便將主會場定在茅臺鎮,“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以酒為代表的仁懷旅游資源的肯定,我們也會借著政策紅利推動旅游。”鄧帆說。
仁懷市定的旅游規劃有多高?或者可以通過數據對比感受到。仁懷市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仁懷累計接待游客1593萬人次,累計實現旅游收入180億元,年均增長23.2%。不過,這些旅客并未細分成商務旅游、自由行旅游、政務旅游。
鄧帆說,希望到2020年,旅游業占全市GDP的6%,而目前,旅游的貢獻還很小,她沒有透露具體數據,只笑了一笑回答“目前只是個位數”。“仁懷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本身就是非常有吸引力、吸附力的旅游資源。像法國的波爾多、美國的納帕谷都是以旅游為路徑,讓更多的客戶體會到酒文化的。”鄧帆認為。
王強介紹,目前仁懷市旅游已提出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四游”旅游體系,其中“一心”是指茅臺鎮國酒之心,“兩帶”是指赤水河酒文化旅游體驗帶和仁赤高速休閑產業經濟帶的旅游體系,未來要做好“酒+旅游”的文章。
現在的仁懷市提出“因酒立市、因酒興市、因酒強市;立足酒、依托酒、超越酒”的戰略方向,未來在白酒產業發展上,將通過行政加市場的手段,將白酒產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度融合,實現三大產業聯動。
仁懷市確實正在花大力氣改造茅臺鎮,這也是借著白酒調整期的契機,因為這種改造,在過去寸土寸金的茅臺鎮,是不可想象的。
仁懷市政府官方網站披露,到2015年10月,仁懷鎮規范整頓地方酒類企業200余家,取締關閉非法白酒生產企業、作坊210家,污染企業66家,形成鎮域內資產規模上億酒類企業10家,千萬以上企業50多家,500萬元以上企業140余家,同時又將近4000戶茅臺鎮居民搬遷至“國酒新城”,投入茅臺鎮環境整治工程概算總投資48.6億元,改善了過去茅臺鎮人口高度密集的情況。
仁懷市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為使茅臺示范鎮、茅臺旅游綜合體、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茅臺旅游景區和茅臺酒工業園“五位一體”有機結合,總投資達256.89億元,規劃總面積21.76平方公里。
如今,走進茅臺鎮,灰色飛檐和磚墻、深色雕花門窗、青石板路、入口牌坊、白酒一條街、楊柳灣商業街、祭酒臺、白酒文化城……茅臺鎮終于一改過去的臟亂情況。仁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還要推動茅臺酒鎮5A級景區創建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旅游開發還要過幾道坎?
從賣酒到發展旅游產業,仁懷市乃至茅臺鎮仍面臨著很多道坎。
目前在國內,以酒文化為核心開發的旅游文化資源并不少見,包括五糧液、洋河股份、水井坊、張裕等名酒廠都有相關的項目,投入不少但游客不多是這些工業旅游景點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鄧帆就引述一位專家的話來概括茅臺鎮的現狀,“‘茅臺酒香、茅臺鎮香,但茅臺鎮還缺點文化、缺點韻味’”,她說,我們希望打造的不是單純的工業旅游,而是文化之旅。
其實,工業旅游之難并不是個案。以茅臺酒廠為例,雖然其屬于國家第一批獲得工業旅游示范的基地,但生產流程卻仍難全面向游客開放。
鄧帆坦言,游客奔著茅臺而來,都想了解茅臺酒的釀造,看看酒庫、看看車間,但如何在安全生產與旅游之間取得平衡,如何既滿足旅客的需求,又保證工藝不受到破壞,是我們目前與茅臺集團還在研究的難題。比如制曲車間,溫度很高,研碎后的小麥飛揚,空氣不好,游客的觀感可能就會大大受到影響;再比如醬香型白酒都有生產周期,工人工作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如果時間來得不對,這部分的工藝就看不到了;再如存酒的地方,酒體發酵時,也不適合過多游客參觀。“如何讓游客可以看到,又不影響生產,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鄧帆向記者表示。
目前,茅臺酒廠對外開放參考的主要是包裝車間、國酒文化城以及白酒體驗館。但即便是包裝車間,游客能隨時看到也是經過特別安排的。因為茅臺酒根據需求生產,有時候包裝的工作量只到上午,下午就不用包裝了,那么便會造成下午來的游客看不到包裝過程,“所以我們也在跟茅臺商量,有時候放慢包裝速度,以保證接待游客參觀。”鄧帆表示。
另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旅游交通,“2000年以前,貴陽到仁懷要花費近8個小時,游客都不敢來。”鄧帆說,雖然至今,貴州省內基本可以做到市市通高速,但還無法做到縣與縣之間通,可達性還比較差,“有時候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需要重返貴陽,游客在貴州省內旅游難以不走回頭路。”她對記者說。
到茅臺鎮的曲折,確實是過去這里游客少的原因。記者了解到,目前,若省外游客到茅臺鎮,雖然可以選擇飛往遵義機場(距離茅臺鎮約1.5小時),但機場的班次非常少,大部分游客還是需要先到貴陽機場,再經歷逾3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茅臺鎮,因此,專門為茅臺鎮而來的游客并不多。鄧帆說,在今年下半年,仁懷的機場將會開通,這樣會大大節省旅游時間成本。
過去作為一個工業城市,對于仁懷市而言,開發旅游資源在服務設施上也是大難題。王強表示,目前仁懷市內有130多家旅館,有將近8000人的接待量,特色餐飲60~70家,相關旅行社7家,旅行運輸服務公司2家。“按照目前仁懷市旅游的發展趨勢,目前的接待能力顯然還不足夠,我們也正在做旅游資源的重新定位,保持合理增長量。”鄧帆對記者說。
鄧帆坦言,目前仁懷市搞旅游,最缺的就是人才,仁懷市、茅臺鎮如何將服務做好,整體感覺如何升級,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因此政府也在加緊對企業課堂、崗位的培訓,與省內院校結合加強人才引進”。
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茅臺鎮旅游到底能過幾道坎?未來如何將旅游發展成支撐經濟的另一條“腿”,前面還有重重問題等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