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葡萄酒進口大國,但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進口葡萄酒正逐步由高端市場向大眾消費市場轉移,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明顯。據統計,2014年江蘇口岸進口葡萄酒1903萬升,同比增加50.46%;價值3.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27.55%;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19.07元人民幣,同比下跌15.21%,量增價跌趨勢明顯。導致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的主要原因為:
一是國內消費向中低端市場轉移,帶動進口產品量增價跌。受國家嚴控“三公消費”等因素影響,國內高端葡萄酒消費需求大幅減弱,國外葡萄酒商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我國中低端市場。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在低端葡萄酒市場,進口葡萄酒與國產葡萄酒的份額比已經接近7:3,而以往在低端市場,國產葡萄酒占有絕對優勢。目前100元~300元產品是我國進口葡萄酒的主流價格區間,銷售額占整體銷量的40%以上,而100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各大超市中也占據了較大份額。
二是新世界葡萄酒逐步占據國內消費市場。法國、意大利等作為舊世界葡萄酒原產國的代表,其價格普遍較高,但其口感易發澀,單寧較重,并不適合國人飲用。相比產自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等國的新世界葡萄酒憑借低廉的價格、卓越的品質及適合國人的口感正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數據顯示,2014年法國葡萄酒雖然仍在國內葡萄酒進口市場占據首位,但其進口量和進口金額較同期相比已分別下降,在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排名中,澳大利亞與智利已經成為僅次于法國的進口輸出國。
三是進口稅率逐步降低,進一步沖擊國內市場。2012年以來,新西蘭葡萄酒享受零關稅政策進入中國市場;根據中智自貿協定,2015年,智利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關稅降為零;中澳自貿協定達成后,2015年4月起,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葡萄酒關稅將實施逐年遞減,2019年開始實施零關稅政策。智利、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價格原本就相對較低,隨著進口稅率的下調進口葡萄酒價格將進一步下跌,將對國內葡萄酒產業帶來新的沖擊。
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也影響了葡萄酒的質量安全,近年來進口葡萄酒的品質也有所下降,每年檢驗檢疫部門都會檢出進口不合格的案例。2014年,江蘇檢驗檢疫局共檢出6批涉及質量安全衛生問題的進口葡萄酒,包括銅、鐵、檸檬酸超標,防腐劑超標以及干浸出物不符合要求等,其中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在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中檢出銅超標,昆山檢驗檢疫局在臺灣進口的葡萄酒中檢出檸檬酸與鐵超標等。同時,由于部分國內進口商大量做葡萄原酒進口,國內灌裝貼牌銷售,國外廠商會將一些質量低下的原酒賣到國內,質量問題也令人擔憂。
面對進口葡萄酒的強勢沖擊,國內葡萄酒產業應積極應對:一是發展優質葡萄酒生產基地,提高產品整體質量,實現原料生產、加工制造和推廣銷售一體化,提高國產葡萄酒競爭力;二是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品創新,研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新品種,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三是建立多元化發展模式,借鑒國外酒莊模式,鼓勵區域特色產業升級,完善葡萄酒產品結構,增強產業持續發展能力;四是加大國產葡萄酒營銷,積極調整國內品牌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方式,拓展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