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了解到貴州醇酒銷售公司電話要求經銷商,在售的幾款高端產品市場零售價將大幅削減,貴州醇大品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由880元調減到368元,小窖原漿(1公斤裝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80元調減到328元,貴州精神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20元調減到278元,公司對經銷商上述在庫在途產品全部按調減后的廠商供貨價結算。公司同時向經銷商聲明,貴州醇酒業公司未來5年內不會開發市場零售價超過每500毫升380元的產品。
在前一紙“漲價令”尚未平息之下,貴州醇這個“中國最美酒廠”,這次可能會又一次讓白酒行業“大跌眼鏡”!
380元價格封頂!是“打狗棍”還是“屠龍刀”?為此,記者釆訪了貴州醇酒銷售公司總經理葛彬如下幾個問題:
1、價格封頂意義何在?
葛彬:在質量絕不降低的條件下實行產品封頂價,是貴州醇酒業管理層還未進入公司前,就和公司股東達成的一致意見。這一制度的推行,是由傳統渠道為王向現代消費者為王的重大轉變,是對白酒行業重營銷輕產品、重包裝輕品質現象發起的重大挑戰。從此,貴州醇會堅定選擇產品包裝簡約化路線,在讓消費者享受高質量的貴州醇產品的時候不會為包裝多花冤枉錢。
2、在銷產品如何調整?
葛彬:公司近兩年向市場投放了幾款高端產品,如只在本地和江蘇市場有一定銷量的貴州醇大品醬香、小窖原漿(1公斤裝醬香)、貴州精神等的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都在600元和1000元之間,雖然市場有些起色,但占公司總的銷售份額不到15%,零售價超過每500毫升380元的產品,占公司總的銷售比例也還不到30%,所以這次調整對目前市場影響有限,何況事先也和相關經銷商以及地方政府做了溝通,他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3、是否有炒作之嫌?
葛彬:新的管理層堅決反對盲目的高端路線,公司從產品生產成本、工藝稀缺程度、品牌溢價能力、消費者認同等幾方面考量,對在銷產品全面疏理,該漲的漲,該降的降,是一種重新自我定位、自我約束的務實形為。對產品價格實行封頂,是一種長遠制度安排和理性決策,需要貴州醇有效的駕馭渠道從而堅定地向消費者履行承諾,是實實在在的企業戰略行為。我們對貴州醇酒的品質充滿信心,特別是醬香型酒一直固守鄢文松老廠長十分苛刻的質量原則,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生產成本比同類產品高出20%,沒有10年以上儲存期不得出廠,但我們的品牌影響力、消費者認知度都處于中等水平,所以公司的常規市場不具備380元以上的產品能力。
記者提到上次漲價風波,葛彬說,為什么一定要服從行業傳統的規矩,必須換了包裝才能提價?35度貴州醇,純糧固態發酵,自然熟無添加,基礎酒均為15年以上原漿,其技術高度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一直是中國低度酒的標桿產品,也從而成為茅臺酒廠歷史上唯一侵權高仿的產品。自1982年上市以來,該產品幾乎沒有漲過價,價值被嚴重低估,這次提價完全符合市場預期和價值匹配。
4、如此定價會否破壞了行業規矩?
葛彬:我們無意挑戰行規,但中國白酒在定價方式上需要反省,換一下包裝就飚高一次價格,動轍幾千乃至上萬的跟風攀比,是行業目前最大的亂象,已為消費者詬病。當然,行業內確實有一些溢價能力很強的品牌如茅臺,但畢竟是少數。所以,以制度形式設定公司的最高價格,不是破壞規矩,而是在主動遵守規矩。
貴州醇此番“封頂價”的舉動,不禁讓記者想到白酒界的“一哥”茅臺前不久在4月14日召開市場工作會議上稱,其將采取嚴厲措施“防止茅臺酒市場價格過高、過快上漲”。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更是在會上表態,將采取嚴厲措施抑制市場價格過快上漲,“誰制造亂象就砸誰的飯碗”。 1300元/瓶成為飛天茅臺零售價的上限。為何茅臺要將1300元作為酒價“紅線”?李保芳表示,現有茅臺市場價維持在1250元左右,消費者能接受,也能較好地維持公司與經銷商的利益。
如果說茅臺限價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經銷商和公司的利益平衡。那么貴州醇在短短的半個月里價格“一漲一降”雙劍齊落,究竟是感性蒙圈所為,還是理性回歸其應有價值?我們期待消費者用市場行為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