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9家上市酒企年報的出爐,各家的業績表現也一覽無遺,整體業績飄紅,一二線酒企業績進入增速道的跡象較為明顯,尤其是以茅臺為代表的高端酒企更是一路領增,行業格局凸顯。值得是注意的是,做為企業的重要指標之一的預付款項在去年表現并不明朗,10家酒企的蓄水池都較上年同期下降。
白酒行業格局清晰
縱觀19家白酒上市企業的年報,除了金種子酒、迎駕貢酒、青青稞酒、皇臺酒業外,其它15家酒企的凈利潤皆呈現上升趨勢。
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做為白酒行業前四甲,營收全部達到百億級以上,分別為582.18億元、301.87億元、199.18億元和103.9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9.81%、22.99%、15.92%和20.5%。
另外15家酒企,古井貢酒、山西汾酒和順鑫農業(按白酒營收計算)的營業收入在伯仲之間,分別為69.68億元、60.37億元和64.5億元,其余酒企的營收則從30多億元至數千萬元不等,皇臺酒業以營收4760.51萬元居于榜尾。如此看來,白酒行業一二線酒企的差距相當明顯,已經形成清晰的行業格局。
在凈利潤下滑的4家酒企中,僅有青青稞酒和皇臺酒業的凈利潤呈虧損狀態,分別為-9416.43萬和-1.87億元。其中,青青稞酒主要是受到旗下子公司中酒時代酒業(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酒時代”)商譽減值的影響。而皇臺酒業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受此影響或被ST,這也將是其四度戴帽。受業績下滑影響,皇臺酒業有意進軍幼教行業,并將白、紅酒業務轉入旗下子公司,業內普遍認為其有賣殼跡象,剝離酒水業務意圖相當明顯。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對記者表示,白酒行業逐步進入擠壓式的競爭格局,一二線酒企距離拉開,頭部效應明顯。一線酒企無論是在產品、品牌、渠道和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不斷得到強化,強者恒強的趨勢明顯,尤其是隨著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優勢酒企將會搶占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蓄水池水位下降
白酒企業的預收款項一直有“蓄水池”的稱謂,它反映了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能力。在去年的財報中,包括茅臺在內的10家酒企的預收款項較期初余額皆有所下降,即超過一半酒企的蓄水池水位下降,以茅臺為例,其預收款項為144.3億元,而其期初余額為175.41億元。
記者注意到,茅臺、金種子酒、順鑫農業、迎駕貢酒、青青稞酒、伊力特的酒類業務毛利率出現下降,其中,茅臺酒類的毛利率為89.93%,這一數值自2011年至今首次跌破90%,另外幾家酒企毛利率分別下降了1.51%、7.73%、1.39%、0.21%、1.05%。
白酒前四甲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的酒類毛利率都較高,除洋河外,均高于70%以上,分別為89.93%、76.71%、67.71%、71.73%。皇臺酒業的酒類毛利率則低于50%,為48.29%。
對此蔡學飛認為,一線酒企已經基本上壟斷了傳統白酒行業,且表現出較高的利潤率,屬于品牌贏利模式,產品結構穩定、優良,對于企業業績的貢獻度高。而利潤低的企業主要是依靠渠道贏利模式,而渠道具有不可控性,一旦資金支撐力度下降,渠道便隨之轉移注意力,風險較大。
中低端產品市場萎縮
在19家財報中,有多家酒企業績增長受益于高端產品發力,但其中低端產品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據年報披露的情況,瀘州老窖、口子窖、今世緣、金徽酒、酒鬼酒、舍得酒業、迎駕貢酒、伊力特、青青稞酒、老白干酒、水井坊這11家酒企的中低端產品呈現下行趨勢,下滑幅度從1%-45%不等。而業績疲軟的金種子酒則是旗下產品系列均出現下挫,中高檔酒和普通白酒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3.61%和15.33%,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與之相對應的,茅臺,五糧液這兩家企業的高中低檔產品,均表現出增長趨勢。茅臺酒和其他系列酒的營收分別增長42.71%和171.53%。五糧液的高價位酒和中低價位酒占營收比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84%和26.66%。
蔡學飛對此指出,中低端產品收入收緊,首先是由于部分酒企主動清理中低端產品線,如瀘州老窖,砍掉了大量的開發條碼,因此中低端產品的收入受到影響。其次,從飲酒環境來看,國內白酒飲用頻次變低,餐飲酒水消費萎縮,但是隨著消費升級,促使白酒的品質化回歸、消費結構逐步上升。目前酒水主流的消費價格帶在100-200元間,因此低端酒銷量急劇萎縮。從此不難看出,國內白酒企業的中高端和次高端產品將成為未來的競爭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