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7日,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的“成績單”披露進入尾聲。記者梳理發現,多家白酒企業業績已出現回暖跡象。大部分都在釋放一個積極的信號——白酒行業不再是艱難度日了,不少企業都提到在2015年內,“中低速平穩增長成為白酒行業發展新常態。”
業績披露
四川酒企悉數報喜
隨著昨日晚間瀘州老窖、水井坊均公布年報,四川酒企的年度經營數據全部浮出水面。
瀘州老窖公布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同比增長28.8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7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7.42%。除了業績大增外,瀘州老窖還公告稱,將以子公司瀘州老窖釀酒有限公司責任公司為主體,投資74.14億元實施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另一家四川知名酒企水井坊昨晚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15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5億元,同比增長134%;實現營業利潤1.08億元,實現凈利潤8797萬元。由于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公司已向上交所提出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申請。
此前,白酒龍頭五糧液公布的年報更為耀眼:2015年實現營收216.59億元,同比增長3.08%;凈利潤61.76億元,同比增長5.85%,繼續蟬聯最賺錢四川上市公司榜首。不只是白酒上市公司,劍南春、郎酒集團等非上市的四川酒企的業績也大幅增長。而酒類電商業績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
但四川另一家酒企沱牌舍得的年報數據則顯示:2015年實現營收11.56億元,同比減少19.99%,凈利潤僅712.81萬元。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沱牌舍得今年一季度業績已經反轉:實現營收4.26億元,同比增長35.35%;實現凈利潤1217.8萬元,已超去年全年。
行業趨勢
品牌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
從已披露的白酒企業“成績單”來看,大部分都在釋放一個積極的信號——白酒行業不再是艱難度日了,不少企業都提到在2015年內,“中低速平穩增長成為白酒行業發展新常態。”
五糧液在對2015年的總結中稱,白酒行業“正處于周期性底部區域,行業發展由快速下滑轉入相對平穩發展階段。行業呈現出探底弱復蘇的態勢。”事實上,自2013年白酒價格斷崖式下跌后,近期雖有回升勢頭,但都長速較慢。
對此,白酒營銷專家孫延元分析稱,“不敢大幅漲價,經銷商環節成本升高,酒企的毛利率就會降低”,但這或許會隨著此次“弱復蘇”得以緩解。
進入2016年,五糧液出臺一系列措施力挺價格;貴州茅臺一季度營收超100億元,業績增速重回兩位數增長,還祭出了保價新招;瀘州老窖同樣迎來“開門紅”,今年將對產品價格的管控更加嚴格。
“今年的弱復蘇和去年的弱復蘇不一樣。”在孫延元看來,2016年的“弱復蘇”更具有“強分化”的趨勢,今年將是強的品牌越來越強,弱的品牌會越來越弱,不上不下的品牌生存更加困難。據其預測,去年增長勢頭好的企業,今年還會繼續提價。
孫延元說,“白酒6000億元的市場,以前大部分是靠100元以下的單品在支撐,現在已經發生了改變,隨著消費升級、轉型,100元及以上的單品、品牌會生存得越來越好,品牌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
薪酬透視
高管薪酬不與業績成正比
就在多家上市公司表示白酒行業“探底弱復蘇”、“初步出現轉機”時,記者卻發現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高管的年薪與行業發展“逆向而行”。
相比2014年,貴州茅臺高管2015年拿到的稅前報酬減少,降幅在30萬~80萬元,五糧液高管2015年獲得的報酬相比2013年幾近腰斬。
2014年,貴州茅臺董事長袁仁國以226.4萬元的稅前薪酬,雄踞2014年白酒業榜首,彼時酒業正深度調整,薪酬上調近八成引來側目。
到了2015年,在貴州茅臺的總結中,這一年“止住了快速下滑態勢。初步出現轉機,但仍處于筑底階段。”據貴州茅臺年報披露,高管的年度薪酬合計1759.71萬元,比2014年減少171萬元。其中,袁仁國的稅前薪酬減少了57萬元,原總經理劉自力的薪酬則減少67萬元。
不僅是貴州茅臺,五糧液也下調了高管薪酬。據五糧液2015年年報披露,其高管薪酬從2014年的1374萬元降為2015年的894萬元,董事長劉中國的薪酬降幅約25萬元。記者注意到,和2013年相比,包括劉中國、總經理陳林在內的幾位高管2015年所得薪酬幾近“腰斬”。2013年,劉中國薪酬高達210萬元,連續兩年下調后,2015年為112萬元左右。
好不容易熬到白酒行業觸底回暖,為何高管年薪卻下降?
對此,五糧液董事會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稱,作為國有企業,高管薪酬的下調也受到“限高令”的影響,大股東的薪酬是根據政府下發文件進行核算的。據該工作人員介紹,下發文件中“分了相當多細指標,算法比較復雜,考核指標中,每一項的權重都沒有超過5%”,所以高管薪酬并不能直接與業績增減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