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底以來,醬酒熱愈演愈烈,濃、醬之爭越發凸顯。眾所周知,四川省是最具代表性的濃香型白酒產區,貴州省則是公認的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在很大程度上,濃、醬之爭也就是川、黔產區間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產能是衡量白酒產區的重要維度之一,展現著市場占有能力和后續發展能力。
從某種程度來說,產能競爭就是產區間的“軍備競賽”。
01、川黔之間,產能幾何?
產能是指100%資源利用率下的最大生產能力,通?梢杂脝挝粫r間內的生產數量來衡量。微酒記者統計了四川、貴州在2015-2019年間的白酒年產量數據:
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四川白酒產量有所波動,整體略微下降;而貴州省的產量下滑趨勢則表現得更為明顯(五年間降幅約為36%)。兩組數據的背后,有兩點需要重點關注:
第一,產量之所以下降,原因在于部分酒企被行業集中化趨勢所淘汰。近年來,全國規上酒企的數量逐年下滑——2017年,白酒行業規上企業數量為1593家;2018年降至1445家;2019年為1176家;而截至2020年11月,規上白酒企業只余1040家,其中,還有170家處于虧損狀態。
第二,四川白酒產量幾乎是貴州的十倍,但這并不代表川酒在市場競爭中具備絕對優勢。川酒產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提供給了外地酒企做原酒。
因此,四川白酒的產能雖然在數量上擁有巨大優勢,但以產能結構而言,貴州更勝一籌。
02、優質產能才是重中之重
值得關注的是,川、黔兩地在“十四五”期間不約而同的將提升優質白酒產能作為了工作重點——
四川在《推動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中,直接將“鞏固擴大優質產能”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出對列入省級重點的優質白酒進行產能提升,在土地供給、環評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而貴州在《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則提出:要“穩步擴大醬香型白酒產能”,并將17項技改、擴建、擴能重點項目作為“十四五”時期“優質煙酒和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重點項目”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中國白酒已經進入了“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的發展階段。而在2020年的疫情沖擊中,各上市酒企高端酒快速回血、大幅增長的現實,也證明了市場對于優質白酒的需求。
因此,優質產能才是川、黔產區在“十四五”競爭中的重中之重。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加強,“十四五”期間,川、黔產區的白酒產量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但優質白酒的產能必然會上升。
03、預測:脆弱平衡,錯位競爭
產能最終服務于市場競爭,那么川、黔兩地的產能狀況最終會在市場上呈現出怎樣的態勢呢?
前文曾提到,四川的白酒產量基本是貴州的十倍左右,上圖的川、黔白酒產量對比可謂一目了然。
與產量形成反差的是川、黔兩地白酒產業的利潤總額。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白酒實現利潤總額343.7億元,而貴州的這一數據則為537.72億元。雖未查到近兩年的數據,但以白酒市場上醬酒熱度持續走高而言,兩者之間的差距恐怕有所擴大。
產量與利潤總額的反差背后,是醬香型酒布局價位普遍較高,濃香型酒價位整體相對偏低的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已經基本成熟,而醬香型白酒目前正處于野蠻生長期。微酒記者認為,隨著醬酒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成熟,醬酒產品最終會遵循濃香型白酒的市場發展軌跡,朝著全價位段發展。
屆時,每個價位帶都將是濃、醬并存的狀態,而醬酒或將因生產工藝繁復、生產周期長的特點在稍高價位上占據優勢,這或將呈現出濃、醬不同品牌產品在優勢價位上錯位競爭,從而實現脆弱平衡。(原標題:大爭“十四五”:川黔白酒的“軍備競賽”)